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408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7
本技术提供了注塑模具,包括下模、上模、注塑腔、调节组件、顶出组件、弹性敲击组件,下模位于上模顶侧,上模顶侧安装有注塑腔,注塑模具包括加工台,下模固定设置于加工台上,加工台顶侧安装有用于上模调节的调节组件;顶出组件设置于加工台底侧中部,顶出组件顶端设置于下模内的型腔中;弹性敲击组件设置于下模底侧,弹性敲击组件在不受到外力状态下,弹性敲击组件顶端位于顶出板底侧。注塑模通过弹性敲击组件、顶出组件和调节组件的结构设计,具在零件注塑成型准备取出中,工作者操作弹性敲击组件对成型零件进行敲击,降低成型零件上模和下模的贴合度,便于成型零件与上模、下模分离,便于后续通过顶出组件将成型零件进行顶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1、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

2、注塑模具(注塑模具)一般指注塑成型,注射成型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阶段:合模、射胶、保压、冷却、开模、制品取出。

3、在零件制造领域中,通常用注塑机将原料注入模具中进行制造,成型后的零件在注塑模具脱模过程中,成型零件与注塑模具之间贴合较为紧密,导致零件从注塑模具中取出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解决成型后的零件在注塑模具脱模过程中,成型零件与注塑模具之间贴合较为紧密,导致零件从注塑模具中取出较为困难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注塑模具。

2、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本技术提供了注塑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和注塑腔,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上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下模(7)、上模(8)和注塑腔(6),所述下模(7)位于所述上模(8)顶侧,所述上模(8)顶侧安装有注塑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7)顶侧四个拐角位置处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截面呈T型设置的缓冲杆(10),所述缓冲杆(10)底端通过缓冲弹簧(9)与缓冲槽内壁弹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底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2),四个所述支撑腿(2)位于加工台(1)底侧四个拐角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下模(7)、上模(8)和注塑腔(6),所述下模(7)位于所述上模(8)顶侧,所述上模(8)顶侧安装有注塑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7)顶侧四个拐角位置处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截面呈t型设置的缓冲杆(10),所述缓冲杆(10)底端通过缓冲弹簧(9)与缓冲槽内壁弹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底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2),四个所述支撑腿(2)位于加工台(1)底侧四个拐角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腔(6)底端贯穿上模(8)顶侧,所述注塑腔(6)底端与上模(8)内设置的型腔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顶板(4),所述顶板(4)相对两端底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底端与加工台(1)顶侧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液压缸(5),所述液压缸(5)设置于顶板(4)顶侧,所述液压缸(5)输出端通过安装座与上模(8)顶部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出电动推杆(12)、顶出板(17)以及弹性件,所述顶出电动推杆(12)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柱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道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