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234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27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待检测物内的金属残留物,包括:加热组件、检测组件和确认机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涡流线圈、保护系统和至少一层触发管;所述触发管设置在所述涡流线圈的感应范围内,所述触发管呈蛇形盘绕在所述涡流线圈的外表面,在所述触发管为多层时,多层触发管之间不重叠;所述检测组件用于对经过加热组件的所述待检测物进行热成像拍摄,并得到拍摄图像;所述确认机构适于根据所述拍摄图像获得所述待检测物内的金属残留物的检测结果。现有检测零件内金属残留物方式准确率低。而本技术可以在待检测物中找到较小体积的金属残留物,准确度更高,更加效率且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在对具有槽状和孔类零件进行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去毛刺处理,目前去毛刺的方法主要通过将带有钢珠的混合流体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对零件的槽和孔的内壁进行去除毛刺。在去除毛刺后,需要检查零件内部是否有钢珠的残留,目前的检查方法主要集中在如下三种:

2、1.人工通过手电筒或者内窥镜对槽内或者孔内等零件内部的结构进行检测,避免钢珠留存在零件内部,该种方式效率低,漏检率高;

3、2.通过工业相机等机器视觉对零件进行拍照,并通过图像处理实现对留存在零件内部的钢珠进行检测,该种方法的机器视觉系统处理图像的要求较高,容易出现漏检和误检的情况,效率偏低;

4、3.通过ct或x射线等形式对零件进行扫描,该种方式的成本较高,而且由于ct或x射线容易把一些细小的微孔或者突起误检成钢珠,检测准确率不高,设备昂贵。

5、尤其是检查体积较小的残留物时,漏检的概率极高,因此,提供一种准确率高的零件内金属残留物的检测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检测零件内金属残留物方式准确率低。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待检测物内的金属残留物,包括:输送组件、加热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系统;

3、所述输送组件,用于将所述待检测物输送至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检测组件;

4、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涡流线圈和至少一层触发管;

5、所述触发管设置在所述涡流线圈的感应范围内,所述触发管为金属制组件,所述触发管呈蛇形盘绕在所述涡流线圈的外表面,在所述触发管为多层时,多层触发管之间不重叠,所述涡流线圈与所述触发管绝缘连接;

6、所述检测组件用于对经过加热组件的所述待检测物进行至少一个角度的热成像拍摄,并得到拍摄图像;

7、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确认机构;

8、所述确认机构适于根据所述拍摄图像获得所述待检测物内的金属残留物的检测结果。

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涡流线圈为单层时,所述至少一层触发管的体积不小于所述涡流线圈体积的三分之一;

10、所述涡流线圈为多层时,所述至少一层触发管的体积不小于所述涡流线圈的内层线圈体积的三分之一,所述涡流线圈的内层线圈为靠近所述待检测物的一层线圈。

11、所述待检测物未进入所述感应范围时,所述保护系统适于在所述第二电感值大于预定值时进入所述保护模式,在所述第二电感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时退出所述保护模式。

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检测设备还包括:冷却组件;

13、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冷却所述涡流线圈和所述触发管。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机构、出水管和回水管;

15、所述冷却机构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触发管,所述冷却机构的接收端连通所述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涡流线圈。

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第一防电墙和第二防电墙;

17、所述涡流线圈为中空结构、且内管壁设有绝缘层,所述涡流线圈的首端连接所述第一引线和触发管,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高频电压,所述涡流线圈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且连通所述回水管,所述第二引线连接低频电压,所述回水管用于接收冷却所述触发管和所述涡流线圈后的水;

18、所述第一防电墙设于所述出水管上,所述第二防电墙设于所述回水管上。

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传送带、驱动件和传感器;

20、所述传送带从所述涡流线圈的中间穿过,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运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传送带的放料端,所述传送带经过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检测组件;

21、所述控制系统在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到所述待检测物时,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传送带运动,将所述待检测物移动至所述加热组件;

22、所述控制系统在所述待检测物经过所述加热组件后,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传送带运动,将所述待检测物移动至所述检测组件。

2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热成像设备和隔热屏风;

24、所述热成像设备设于所述输送组件输送的末端处,所述热成像设备对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待检测物进行至少在一个角度的拍摄,并将拍摄得到的所述拍摄图像传输到所述控制系统;

25、所述隔热屏风设于所述热成像设备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用于隔绝所述热成像设备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的热量。

2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确认机构包括:处理器、标记机构和提示机构;

27、所述处理器能够根据所述检测组件在至少一个角度热成像拍摄得到的拍摄图像找到所述金属残留物的位置,并控制所述标记机构在所述拍摄图像上对所述位置进行标记,所述提示机构能够在所述处理器找到所述金属残留物时发出提示信息。

2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显示单元和控制柜;

29、所述控制柜能够控制所述涡流线圈的加热频率、加热电流或加热电压,所示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涡流线圈的频率、电流、电压、所述拍摄图像或所述标记机构进行标记后的拍摄图像。

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31、本申请待检测物在经过加热组件后输送至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对待检测物进行热成像拍摄,由于不同种类金属的电磁性不同,相同时间下金属被加热后的温度不同,所以金属在热成像下拍摄图像所呈现的颜色不同,在拍摄图像上找到金属残留物代表的颜色就能确定待检测物中是否存在金属残留物,并且,检测组件对待检测物进行至少一个角度的热成像拍摄,实现对金属残留物的位置确定。

32、面对体积较小的金属残留物时,现有技术中的涡流线圈会因保护系统的存在而无法退出保护机制,导致涡流线圈无法对小的金属残留物进行加热,所以,无法找到体积较小的金属残留物。而本申请在涡流线圈的感应范围内设置触发管,保护系统根据第一电感值的大小来确定是否进入保护模式,所以在触发保护系统进入保护模式的预定值不变的情况下,本申请加热组件可加热的金属物体大小明显小于现有技术,且不会对涡流线圈造成损坏,使本申请能够准确检测出较小体积的金属残留物。

33、因此,本申请提供了的检测设备,可以在待检测物中找到体积较小的金属残留物,并确定金属残留物的位置,准确度和效率更高,且安全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待检测物内的金属残留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组件、加热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线圈为单层时,所述至少一层触发管的体积不小于所述涡流线圈体积的三分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机构、出水管和回水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第一防电墙和第二防电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传送带、驱动件和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热成像设备和隔热屏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机构包括:处理器、标记机构和提示机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显示单元和控制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待检测物内的金属残留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组件、加热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线圈为单层时,所述至少一层触发管的体积不小于所述涡流线圈体积的三分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机构、出水管和回水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发生装置的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钧鲍同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普偌迈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