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结合的无拖曳航天器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203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结合的无拖曳航天器控制方法,属于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建立无拖曳航天器与检验质量的动力学模型;根据航天器与检验质量的实时位姿信息与目标值之间的误差进行PID负反馈控制;搭建BP神经网络,通过当前控制结果调控PID的三个参数,输出合适的控制力;通过调整BP神经网络的结构,反复迭代优化,以实现航天器在轨运行时的高精度目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针对空间多体多自由度系统进行精确控制,在引力波探测科学模式下解决了航天器与检验质量不同回路之间的耦合问题,面对空间随机扰动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满足高精度指标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学与控制,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结合的无拖曳航天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pid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经典控制策略之一,全称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由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三部分组成,它通过调整控制器的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微分系数kd三个参数来调节三种控制所占比例,以实现对系统精确性、快速性、稳定性的控制。pid控制凭借其原理简单、可靠性强、鲁棒性高等优点在工业控制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化工、机械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但pid控制也存在相应的局限性,过于依赖控制参数以及系统模型导致其在处理非线性、时变等系统时效果不佳。

2、无拖曳控制技术是获取超低扰动航天器平台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技术之一,由lange等人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为空间科学实验、对地观测等有着高精度要求的研究提供了支持。无拖曳卫星的设计方案使引力波的探测成为可能,引力波探测科学卫星包含航天器平台及两颗检验质量,检验质量分别悬浮在电极笼中,夹角为60°,由于航天器系统本身存在高度非线性,空间中存在多种不确定的复杂扰动,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结合的无拖曳航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P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结合的无拖曳航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建立惯性坐标系、航天器本体坐标系以及电极笼坐标系,通过受力分析,推导出航天器和检验质量的平动与转动动力学方程,经合理线性化转换为线性微分方程,作为控制系统的模型使用;由于在平面内,航天器与两个检验质量共9个自由度,在引力波探测科学模式下,检验质量敏感轴方向不设约束,共7个自由度,需输出7个控制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P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结合的无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结合的无拖曳航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p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结合的无拖曳航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建立惯性坐标系、航天器本体坐标系以及电极笼坐标系,通过受力分析,推导出航天器和检验质量的平动与转动动力学方程,经合理线性化转换为线性微分方程,作为控制系统的模型使用;由于在平面内,航天器与两个检验质量共9个自由度,在引力波探测科学模式下,检验质量敏感轴方向不设约束,共7个自由度,需输出7个控制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p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结合的无拖曳航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的具体过程为:首先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节点数为21,其中包括7个微分方程的初值,每个方程对应3个节点,分别为目标值、实际值以及二者之间的误差,输出层节点数为21,其中包括7个微分方程的控制力,每个方程对应3个节点,分别为控制器的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微分系数kd,为pid控制器的参数,神经网络的隐藏层数目n及各层节点数n=[n1,n2...nn]需通过多次试验不断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炽陈提王延凯杜笑剑刘语诗时公卓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