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185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冷却循环水箱、第一水泵、板式换热器、第一去离子罐以及回收水箱;冷却循环水箱的出液端与第一水泵连接,第一水泵通过第一阀门组件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进液端连接;回收水箱的第一进液端与第一阀门组件和第一水泵连接;冷却循环水箱的第一进液端与第一去离子罐连接,第一去离子罐通过第二阀门组件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出液端连接;板式换热器的进液端与第一阀门组件连接,板式换热器的出液端与第二阀门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燃料电池发动机更换时排放冷却液造成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尤其是一种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及快速降电导率系统。


技术介绍

1、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在连续工作时,电堆将产生持续的热量输出,导致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温度上升。温度的升高虽然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提升质子交换膜的电导率加速质子传递,从而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电流提升电堆整体性能;但过高的温度会带走反应过程中的水分,使质子交换膜脱水降低了热力学平衡电势,增加氢的渗透造成电压损失。通过广泛的研究证明,70~80℃的工作温度能够使电堆内部的电化学反应维持在最佳状态。因此,高效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堆以及燃料电池整体的性能,寿命,安全性。而高效的热管理则是通过冷却液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内部流动,各零部件的温度控制配合得以实现。

2、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中的冷却液在长期循环过程中,冷却液中的杂质会不断增加,导致其电导率不断上升,电阻值降低,系统绝缘性能随之下降。冷却液在循环过过程中,引起电导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无机杂质(各种金属离子),同时无机杂质是影响系统绝缘的关键因素。为保证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正常运行,需确保冷却液中的电导率值在允许范围之内。传统的做法是将电导率含量高的冷却液排出一部分,同时补充电导率含量低的冷却液,从而降低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中冷却液的电导率。但是冷却液作为一种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次,若不对置换下的冷却液加以利用,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会增加运行成本。从经济性、环保性及正常测试需求的方面考虑,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中的冷却液回收加以循环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3、公开号为cn11527525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冷却液循环利用回收装置及控制方法,该专利技术针对每次测试一台发动机之后,需要将发动机中的冷却液全部排掉,测试下一台发动机时重新添加新的冷却液,造成了能源的流失且提高了企业成本的现象,部分的解决了冷却液浪费问题。但是该专利文献未考虑使用过程中冷却液排放的问题,未考虑使用过程中电导率快速增加超过允许范围值的应对措施,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测试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

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冷却循环水箱、第一水泵、板式换热器、第一去离子罐以及回收水箱;

3、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水泵连接,所述第一水泵通过第一阀门组件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回收水箱的第一进液端与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和所述第一水泵连接;

4、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第一进液端与所述第一去离子罐连接,所述第一去离子罐通过第二阀门组件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出液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阀门组件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阀门组件连接。

5、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6、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

7、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水泵连接;

8、所述回收水箱的第一进液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一水泵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第三电磁阀、闸阀以及第四电磁阀;

10、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闸阀连接,所述闸阀与所述第四电磁阀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所述第一去离子罐连接;

11、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闸阀连接。

12、优选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

13、和/或,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阀门组件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导率变送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

14、和/或,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水泵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15、优选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

16、和/或,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液端通过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第一阀门组件连接;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第一阀门组件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闸阀连接。

17、优选的,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

18、优选的,还包括第五电磁阀、第二电导率变送器、第二水泵、第二去离子罐、第六电磁阀以及第七电磁阀;

19、所述第五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一水泵连接,所述回收水箱的第一进液端与所述第五电磁阀连接;

20、所述回收水箱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第六电磁阀和所述第七电磁阀连接;

21、所述第六电磁阀与所述第二去离子罐连接,所述回收水箱的第二进液端与所述第二去离子罐连接;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第二进液端与所述第七电磁阀连接。

22、优选的,所述回收水箱上设置有溢流管和排水管;

23、和/或,所述回收水箱内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

24、优选的,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内设置有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

25、优选的,所述回收水箱的有效容积为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有效容积的两倍以上。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7、1、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燃料电池发动机更换时排放冷却液造成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

28、2、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燃料电池发动机使用时排放冷却液造成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

29、3、本专利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使用成本。

30、4、本专利技术通过冷却液置换的方法,实现了快速降低燃料电池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中冷却液电导率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循环水箱(1)、第一水泵(3)、板式换热器(14)、第一去离子罐(19)以及回收水箱(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第三电磁阀(11)、闸阀(17)以及第四电磁阀(1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7)和第一温度传感器(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11)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和第三压力传感器(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水箱(1)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电磁阀(20)、第二电导率变送器(23)、第二水泵(24)、第二去离子罐(25)、第六电磁阀(26)以及第七电磁阀(2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水箱(21)上设置有溢流管和排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水箱(1)内设置有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水箱(21)的有效容积为所述冷却循环水箱(1)的有效容积的两倍以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循环水箱(1)、第一水泵(3)、板式换热器(14)、第一去离子罐(19)以及回收水箱(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第三电磁阀(11)、闸阀(17)以及第四电磁阀(1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7)和第一温度传感器(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11)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孙贺卢金阳李海军王永湛甘全全戴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