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建华专利>正文

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142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所述简易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污物且对称可开合的两收集部件的收集容器、用于控制所述收集容器开合的操作装置和位于所述收集容器下方用以贮存由所述收集容器落下的污物的贮存桶,所述储存桶的顶部为中间开口的弹性材料薄层,所述收集容器的底部的延伸部自上而下插入所述弹性材料薄层的中间开口,以使所述弹性材料薄层与所述收集容器的底部外表面紧密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贮存桶和可以开合的收集容器,能够更好的控制气味散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生活污物处理主要是通过水冲后排入污水管道,进入化粪池通过有机分解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这种方式的后果是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甚至导致藻类的爆发性生长。在发达国家则是通过排污管道集中到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泊。但是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是众多的城镇,要重新铺设地下污水处理管道,建设污水处理站成本太高。为了克服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在中国的专利申请(申请号200810009280. 7)中披露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但是,根据该专利申请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利用原有设备,而且秸秆对控制气味的散发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即通过设置贮存桶和可以开合的收集容器,贮存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因而具有更好的控制气味散发的效果,同时不需要原有的马桶部分,因而可以节约风更多的材料和成本。同时,贮存桶内加有放水袋和活动的底部,因而操作更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所述简易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污物且对称可开合的两收集部件的收集容器、用于控制所述收集容器开合的操作装置和位于所述收集容器下方用以贮存由所述收集容器落下的污物的贮存桶,所述储存桶的顶部为中间开口的弹性材料薄层,所述收集容器的底部的延伸部自上而下插入所述弹性材料薄层的中间开口,以使所述弹性材料薄层与所述收集容器的底部外表面紧密贴合。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延伸部在所述收集容器的底部沿着所述两收集部件的结合缝的两侧形成。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操作装置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所述收集部件的外表面并向外延伸的两固定部、连接于所述两固定部之间的复位用弹性元件、一端铰接于一固定部另一端铰接于能够上下移动的一销轴的两连接部以及与所述销轴固定连接的操作手柄或者踏板。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收集容器的上方且分别通过可控制的管路与所述收集容器的容纳空间连通的液体箱或利用原有的水箱。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贮存桶设置在所述收集容器的下方,且所述贮存桶的底部可开闭以倾倒污物。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贮存桶内放置有防水袋,所述防水袋内放置有秸秆粉末或其它吸水材料。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收集容器的上部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用于支撑所述收集容器的连接部。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述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坐架和支架,所述坐架支撑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收集容器固定在所述坐架的下方。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在所述坐架和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一垫架,所述垫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收集容器固定在所述垫架上,且所述坐架此时可以自由翻转。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在所述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用于蹲式厕所时,所述收集容器固定在踏板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根据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贮存桶和可以开合的收集容器,贮存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因而具有更好的控制气味散发的效果,同时不需要原有的马桶部分,因而可以节约风更多的材料和成本。同时,贮存桶内加有放水袋和活动的底部,因而操作更方便。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中收集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中收集容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所示收集容器的A向的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简易生活污物处理技术的贮存桶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收集容器的底部插入贮存桶时的安装状态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生活污物的收集容器5、位于收集容器5下方且用于贮存由收集容器5落下的污物的贮存桶9以及控制收集容器5开合的操作装置6。在储存桶9的顶部盖设有弹性材料薄层91,弹性材料薄层91中央形成有开口 92,收集容器5的底部的延伸部自上而下插入弹性材料薄层91的开口 92中,以使弹性材料薄层91与收集容器5底部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弹性材料薄层91可以为诸如薄橡胶层之类的薄层。 请参见图1至图4,收集容器5可以为碗状,但是本专利技术中收集容器5的形状不受限制,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容器5的纵截面(即沿着图2中的上下方向)为U字形、平底的V字形或平底的抛物线形,只要收集容器5的内壁表面形成为弧状以利于污物落下即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收集容器5由对称的两收集部件51和52可开合地装配在一起。 为了支撑和固定收集容器5,可以在收集容器5的上部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连接部53。根据实际情况,连接部53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并对称设置在收集容器5上。 为了便于将收集容器5插入储存桶9并与储存桶9上设置的弹性材料薄层91紧密接触,在收集容器5的底部沿着两收集部件51、52的结合缝54(即两收集部件51、52结合在一起时所形成的缝隙)的两侧,均形成有沿着结合缝54排列且向下延伸的一对延伸部55、56,所述对延伸部55、56用于在收集容器5插入贮存桶9时插入弹性材料薄层91的开口 92中。 尽管图3中所示为在结合缝54两侧各形成有一对延伸部55、56,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而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在结合缝54的两侧各形成两对、三对或者四对延伸部。 请参见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的操作装置6用于收集容器5的开合。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操作装置6包括两固定部61、62,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收集部件51、52的外表面并向外延伸(换句话说,沿着图3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形延伸);复位用弹性元件63,连接于两固定部61、62之间用于使两收部件复位;两连接部64、65,均一端铰接于一固定部51、52,另一端铰接于能够上下移动的一销轴66 ;以及操作手柄67 (用于手按式操作装置)或者踏板68(用于脚踏式操作装置),与销轴66固定连接。 由于销轴66能够上下移动,因此在受到操作手柄67或者踏板68的下压力时,销轴66下移,使得两固定部61、62相对向外移动,从而使收集容器5分开。在松开操作手柄67或者踏板68后,由于复位用弹性元件63的弹力作用下,两固定部61、62回到原来位置,从而使收集容器5闭合。 请参见图1、图5和图6,贮存桶9可拆卸的设置在收集容器5的下方。贮存桶9可以为箱体形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本专利技术中贮存桶9的材质和形状不受限制。 为了便于倾倒污物,可以将贮存桶9的底部设计为可开合的结构,这样在需要倾倒污物时,打开贮存桶9的底部接可以倾倒污物。使贮存桶9的底部可开合可以有多种技术手段,例如可以将贮存桶9的底板设计为铰接于贮存桶9的桶身,或者将贮存桶9的底板设计为类似两门扇的结构,在此不予以赘述。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贮存桶9内可以放置有防水袋(图未示),在所述防水袋内放置有秸秆粉末或者其它吸水材料。 请再参见图l,本专利技术的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有粉末箱11和液体箱13。粉末箱11和液体箱13的安装位置可以互换。粉末箱11有管道111与收集容器5内部的空间连通,且在管道111上设置有控制管道111与收集容器5内部的空间是否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易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污物且对称可开合的两收集部件的收集容器、用于控制所述收集容器开合的操作装置和位于所述收集容器下方用以贮存由所述收集容器落下的污物的贮存桶,所述储存桶的顶部为中间开口的弹性材料薄层,所述收集容器的底部的延伸部自上而下插入所述弹性材料薄层的中间开口,以使所述弹性材料薄层与所述收集容器的底部外表面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易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污物且对称可开合的两收集部件的收集容器、用于控制所述收集容器开合的操作装置和位于所述收集容器下方用以贮存由所述收集容器落下的污物的贮存桶,所述储存桶的顶部为中间开口的弹性材料薄层,所述收集容器的底部的延伸部自上而下插入所述弹性材料薄层的中间开口,以使所述弹性材料薄层与所述收集容器的底部外表面紧密贴合。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收集 容器的底部沿着所述两收集部件的结合缝的两侧形成。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包括分别 固定连接于两所述收集部件的外表面并向外延伸的两固定部、连接于所述两固定部之间的 复位用弹性元件、一端铰接于一固定部另一端铰接于能够上下移动的一销轴的两连接部以 及与所述销轴固定连接的操作手柄或者踏板。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生活污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易生活污物处理 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收集容器的上方且分别通过可控制的管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范建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