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能源供给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能小车及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逐渐替代常规能源作为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例如在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中,一般设置电池能量包作为动力来源,无需设置变电站和架设输电线路,可满足运输和出现需要。
2、但是,电池能量包一般设置在空轨的车厢上,且具有一定的重量和体积,需要占用车厢的部分设计承载重量和承载空间,对应地,车厢内可承载乘客或运输物品的设计承载重量和承载空间减小,大大降低了空轨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空轨的新能源正常供给的同时,提升空轨的车厢承载能力。
2、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供能小车,包括车架、走行组件、拉杆和橡胶球铰,所述车架用于承载与轨道交通系统电连接的电池能量包,且置于所述轨道交通系统的箱型轨道内的两个转向架之间,所述走行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车架用于通过所述走行组件沿所述箱型轨道走行,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能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走行组件(2)、拉杆(3)和橡胶球铰(4),所述车架(1)用于承载与轨道交通系统电连接的电池能量包(12),且置于所述轨道交通系统的箱型轨道(5)内的两个转向架(6)之间,所述走行组件(2)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车架(1)用于通过所述走行组件(2)沿所述箱型轨道(5)走行,所述拉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橡胶球铰(4)与位于所述车架(1)前方的所述转向架(6)和所述车架(1)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3)的端部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拉杆(3)的容纳腔(31),所述橡胶球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能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走行组件(2)、拉杆(3)和橡胶球铰(4),所述车架(1)用于承载与轨道交通系统电连接的电池能量包(12),且置于所述轨道交通系统的箱型轨道(5)内的两个转向架(6)之间,所述走行组件(2)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车架(1)用于通过所述走行组件(2)沿所述箱型轨道(5)走行,所述拉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橡胶球铰(4)与位于所述车架(1)前方的所述转向架(6)和所述车架(1)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3)的端部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拉杆(3)的容纳腔(31),所述橡胶球铰(4)置于所述容纳腔(31)内,所述橡胶球铰(4)的外壁与容纳腔(31)的内壁之间设有润滑油脂层,所述橡胶球铰(4)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沿所述车架(1)的高度方向伸出所述容纳腔(31)的转动轴(41),所述转动轴(41)与所述转向架(6)或所述车架(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能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支座(7),所述连接支座(7)具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所述转向架(6)和所述车架(1)上,所述连接支座(7)与所述转动轴(41)连接,在所述车架(1)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连接支座(7)与所述拉杆(3)之间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组件(2)包括走行轮(21)和走行轮轴(22),所述走行轮轴(22)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走行轮(21)转动安装在所述走行轮轴(22)上,所述走行轮(21)的轮面与所述箱型轨道(5)的内底壁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架(1)的宽度方向,两个所述走行轮(21)分别位于所述车架(1)的两侧,两个所述走行轮(21)的所述走行轮轴(22)通过弹性连接件(221)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221)和所述走行轮(21)之间贴合设置有挡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波,张水清,周飞,龚玉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京兰空铁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