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列滚动轴承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双列滚动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110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列滚动轴承(1),该双列滚动轴承具有分体式内环(3)、外环(4)、滚动元件(5)以及至少一个保持架(6),该分体式内环(3)具有至少一个内环滚道(7),并且外环(4)具有至少一个外环滚道(8),滚动元件(5)布置成使得这些滚动元件在保持架(6)中相互隔开进而在内环(3)与外环(4)之间滚动,并且滚动元件(5)被设计为滚动元件滚子(9),并且轴承被设计为X形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分体式内环(3)被分成两个环形内环部分(10、11),并且两个内环部分(10、11)通过布置在这两个内环部分之间的预加载装置(12)进行预加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预加载荷的内环的双列滚动轴承


技术介绍

1、de 10 2019 104 395 a1公开了一种球面滚子轴承。该球面滚子轴承具有外环、内环以及位于两个轴承环之间的两列滚子本体,这两列滚子本体朝向彼此地倾斜并且在保持架中被导引。该轴承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分开的外环,该外环被分成彼此隔开的两个轴承环部分。为了确保呈x形布置结构形式的这种轴承的功能,该轴承安装在壳体中,并且轴承外环抵靠彼此支撑。这意味着由几何边界条件限定的预加载荷借助于轴承安装来施加。在该方面,预加载荷会影响运行特性和使用寿命。

2、此外,从现有技术已知,比方说如cn201368122 y中所示的,例如借助于配合环的限定插入而在轴向分开的外环上对双列锥形滚子轴承进行预加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进一步开发的滚子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滚子轴承具有改进的运行特性和延长的使用寿命。

2、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了权利要求1中详细说明的双列滚动轴承。本专利技术的可选的有利实施方式全部或部分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列滚动轴承具有分体式内环、外环、滚动元件以及至少一个保持架。该内环具有至少一个内环滚道,并且该外环具有至少一个外环滚道。滚动元件被设计为滚动元件滚子,在内环与外环之间以两列的形式滚动,并且以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方式布置在至少一个保持架中。该轴承形成为x形布置结构。内环被分成两个环形内环部分,并且所述两个环形内环部分通过布置在这两个环形内环部分之间的预加载装置抵靠彼此进行预加载。

4、如果要对双列滚子轴承进行预加载,到目前为止,这仅仅经由外力来完成,即经由在安装轴承时由外环施加的轴向力来完成。这是因为轴承在安装期间被按压或压缩到轴上,并且此后内环不可能再进行轴向移动。相反地,外环在安装于壳体中时可以根据需要被支撑。然而,与这种设计相反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将内环分成两个环形内环部分,并且通过中央预加载元件将两个环形内环部分抵靠彼此进行预加载。这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与通常的技术实现方式相反,内环在安装之后必须保持能够移动。令人惊讶的是,已经表明,内环部分的这种类型的预加载确保了滚动轴承在宽泛的操作条件下进行连续即恒定的预加载,从而改进运行特性和使用寿命。

5、预加载装置对两个环形内环部分施加的预加载荷分别导致可变的轴承间隙或可变的操作间隙。这允许轴承内产生恒定的预加载荷,即使在温度差的影响下也能使负载区理想且连续。此外,所提出的轴承可以对短期高的载荷进行补偿,并且因此抵消轴承的过载。

6、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保持架”可以指任何类型的保持架设计。此外,本专利技术不受制造保持架的材料方面的限制。还可以设想,保持架由一个或多个部分形成。

7、原则上,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所有滚动元件滚子,即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滚子形滚动元件。然而,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轴承设计被为球面滚子轴承,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内环进行预加载是特别有效的。

8、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双列滚动轴承的预加载元件被设计为一个或更多个弹簧。此处可以设想任何类型的弹簧,例如盘形弹簧或波形弹簧。在这种情况下,预加载荷不是由全体积本体产生的,而是由弹簧产生的。

9、优选地,预加载元件施加介于0.0001*滚动轴承的基本静定载荷额定值c0r与0.15*滚动轴承的基本静定载荷额定值之间的预加载荷f(轴向)。已经发现,该范围特别适用于两个内环半部之间的预加载元件。在特别优选的设计中,双列滚动轴承的预加载元件对内环部分施加介于0.05+/-0.01*滚动轴承的基本静定载荷额定值c0r之间的预加载荷f(轴向)。

10、在作为固定轴承的双列滚动轴承上的轴向载荷增大的情况下,轴向力可以经由轴肩部传递至内环,经由弹性元件传递到滚子,再传递至外环或者传递到壳体中。在该方面,弹性元件可以完全偏转,即直接进行“内环部分-弹性元件-内环部分”接触。可以设想将弹性元件设计成使得弹性元件在偏转状态下限制内环半部之间的最小允许行程。在使用弹性元件时,如果弹性元件完全偏转,则从长远来看弹性元件可能会损坏或失去预加载荷,可以设想借助于内环部分中的一个内环部分上的肩部来限制两个内环部分相对于彼此沿轴向方向的可移动性。这可以通过内环半部中的一个内环半部或两个内环半部上的一个或更多个肩部来实现,或者通过部分或全部周向肩部来实现。

11、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持架由多个部分形成。这样做具有的优点是,两个保持架部分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从而防止由于两个内环部分可能发生移动而导致各列滚动元件的轴向位置不同的情况下发生卡滞。

12、为了进一步支持这一点,保持架优选地在外环上被导引。

13、双列滚动轴承可以安装在壳体中并具有穿过该双列滚动轴承的轴。还可以设想将双列滚动轴承的外环设计成两部分,以便能够轻松安装轴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个或更多个配合环将外环带到预定位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列滚动轴承(1),所述双列滚动轴承具有分体式内环(3)、外环(4)、滚动元件(5)以及至少一个保持架(6),其中,所述内环(3)具有至少一个内环滚道(7),并且所述外环(4)具有至少一个外环滚道(8),其中,所述滚动元件(5)布置在所述分体式内环(3)与所述外环(4)之间,以便在所述至少一个保持架(6)中以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方式滚动,并且其中,所述滚动元件(5)被设计为滚动元件滚子(9),并且其中,所述轴承被设计为X形布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1),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元件滚子(9)形成为球面滚子。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载元件(12)被设计为弹簧。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载元件对所述内环部分(10、11)施加介于0.0001*所述滚动轴承的基本静态载荷额定值C0r与0.15*所述滚动轴承的基本静态载荷额定值之间的预加载荷F(轴向)。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载元件对所述内环部分(10、11)施加介于0.05+/-0.01*所述滚动轴承的基本静态载荷额定值C0r之间的预加载荷F(轴向)。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内环部分(10、11)相对于彼此沿轴向方向的可移动性受到所述内环部分中的一个内环部分上的至少一个肩部(13)的限制。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6)由多个部分形成。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架(6)在所述外环(4)上被导引。

9.一种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1)的轴承布置结构(19),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列滚动轴承(1)具有穿过所述双列滚动轴承的轴(14),并且所述外环(4)安装在壳体(2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布置结构(19),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列滚动轴承(1)的所述外环(4)由两部分形成。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双列滚动轴承(1),所述双列滚动轴承具有分体式内环(3)、外环(4)、滚动元件(5)以及至少一个保持架(6),其中,所述内环(3)具有至少一个内环滚道(7),并且所述外环(4)具有至少一个外环滚道(8),其中,所述滚动元件(5)布置在所述分体式内环(3)与所述外环(4)之间,以便在所述至少一个保持架(6)中以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方式滚动,并且其中,所述滚动元件(5)被设计为滚动元件滚子(9),并且其中,所述轴承被设计为x形布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1),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元件滚子(9)形成为球面滚子。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载元件(12)被设计为弹簧。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载元件对所述内环部分(10、11)施加介于0.0001*所述滚动轴承的基本静态载荷额定值c0r与0.15*所述滚动轴承的基本静态载荷额定值之间的预加载荷f(轴向)。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烈亚斯·比尔莱因迪特马尔·努世萨沙·赫斯雷纳·施罗德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