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铁塔复合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1016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输电线路铁塔复合节点,包括原节点和新增构件,新增构件包括:具有与第一节点板相同的厚度并存在一个能让第一节点板嵌入的中空部位的第一新增节点板,具有与第二节点板相同的厚度并存在一个能让第二节点板嵌入的中空部位的第二新增节点板。其中,第一新增节点板上的中空部位沿第一新增节点板厚度方向是通透的,靠近主材处是开口的;第二新增节点板上的中空部位沿第二新增节点板厚度方向是通透的,靠近主材处是开口的。第一新增节点板和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分别被固定连接在塔身主材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在输电线路铁塔负荷状态的现场加固施工,无需拆卸、重装被加固杆件,操作方便,而且还可以不需要焊缝实现连接加固。(*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节点,特别是涉及用于加固 输电线路铁塔节点的构件。技术背景在电力行业中,输电线路铁塔承担输送电能的重要任务。当使用中 的输电线路铁塔遭遇设计条件发生改变时,铁塔构件将发生损伤,需要 对其进行加固修复。对于输电线路铁塔的加固修复,除原有的杆件(主 材、斜材、辅助材等)需要加固外,原有的节点结构也需要进行加固。 如果使用传统的输电线路铁塔加固技术,则在加固输电线路铁塔时须停 电后进行施工。然而,输电线路铁塔承担输送电能的重要任务,停电施 工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在输电线路铁塔负荷状态下对其 进行加固的技术将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此外,在对输电线路铁塔加固时,对输电线路铁塔节点的加固补强 技术是输电线路铁塔加固的关键技术,节点的加固效果直接决定了铁塔 加固的成败。然而,常规的节点加固技术无法解决现有铁塔加固中存在 的问题或无法满足《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 5154-2002)中的相关规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节点,其 可用于在输电线路铁塔负荷状态的现场加固施工,无需拆卸、重装被加 固构件,操作方便,而且还可以不需要焊缝实现连接加固。本技术的范围只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 受这一节
技术实现思路
的陈述所限。本技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节点,包括原节点和新增构 件,所述原节点板包括第一节点板、第二节点板和主材,所述新增构件 包括第一新增节点板,具有与所述第一节点板相同的厚度,并其上存在一个能让所述第一节点板嵌入的中空部位,使得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 能够紧贴靠所述第一节点板;第二新增节点板,具有与所述第二节点板 相同的厚度,并其上存在一个能让所述第二节点板嵌入的中空部位,使 得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能够紧贴靠所述第二节点板;其中,所述第一新 增节点板上的所述中空部位沿第一新增节点板厚度方向是通透的、靠近 主材处是开口的;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上的所述中空部位沿第二新增节 点板厚度方向是通透的、靠近主材处是开口的;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和 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分别被固定连接在塔身主材上。 本技术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新增构件还包括加固主材;以及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具有用于 安装所述加固主材的连接部位,所述加固主材通过所述连接部位与所述 第一新增节点板固定连接。所述原节点的所述主材由第一主材和第二主材构成,并且所述第一 主材和所述第二主材在纵向构成一定的角度,所述第一节点板和所述第 二节点板也都具有与所述夹角大小相同的弯角,使得在所述原节点上形 成一变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构件还包括第一加固主材、第二加固 主材和新增内贴板;其中,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具有与所述夹角大小相 同的弯角和一个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加固主材的第一连接部位,所述第一 加固主材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与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固定连接;所述 第一新增节点板还具有一个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加固主材的第二连接部 位,所述第二加固主材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与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固 定连接;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具有与所述夹角大小相同的弯角;所述新 增内贴板,具有与所述夹角大小相同的弯角,且两端分别被固定连接在 所述第一加固主材和所述第二加固主材上,使得所述新增内贴板紧贴靠 在所述第一加固主材和所述第二加固主材的内侧。还包括新增外包板,具有与所述夹角大小相同的弯角,且两端分别 被固定连接,使得其紧贴靠在所述第一加固主材和所述第二加固主材的 外侧,所述新增外包板所处位置与所述新增内贴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原节点还包括至少一根斜材,所述新增构件还包括至少一根与上述斜材相对应的加固斜材,所述加固斜材的一端被固定连接在相应的 第一新增节点板或第二新增节点板上。所述原节点还包括至少一根水平材,所述新增构件还包括至少一根 与上述水平材相对应的加固水平材,所述加固水平材的一端被固定连接 在相应的第一新增节点板或第二新增节点板上。所述原节点还包括至少一根斜材,所述新增构件还包括至少一根与 上述斜材相对应的加固斜材,所述加固斜材的一端被固定连接在相应的 第一新增节点板或第二新增节点板上。所述固定连接是螺栓连接。新增加的所述螺栓的等级型号与所述第一节点板和所述第二节点板 上原有的相对应的螺栓的等级型号相同或提高增大。新增加的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采用高强钢。在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与所述第一节点板之间的接缝和所述第二新 增节点板与所述第二节点板之间的接缝可焊缝连接。在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和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还可分别具有加劲肋。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节点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本技术中的新增节点板均具有在靠近主材处开口的中空部位, 并且新增节点板的厚度与原节点板的厚度相同,因此在不需要拆卸原构 件的情况下,可在原节点板外围增加新节点板来使新旧构件连接在一起, 使得可用于在输电线路铁塔负荷状态的现场加固施工,操作方便;其次,由于在原有构件不变动的情况下将新增构件通过螺栓与原有构件连接, 使得新增构件安装方便,还可使加固构件与被加固构件共同受力,保证铁塔的整体加固效果;再次,新增加的节点板和螺栓均采用高强钢,增 强了连接的可靠性,也保证了铁塔的整体加固效果;最后,本技术 还通过在新增的节点板薄弱部位上增加加劲肋,可以消除偏心引起的内 力重分配带来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节点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固前原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新增节点板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新增节点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固主材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固斜材结构示意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合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加固前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新增节点板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新增节点板结构示意图9A、 9B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加固主材结构示意图IO为新增内贴板结构示意图11A、 IIB为新增外包板板结构示意图12为加固水平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复合节点是在原节点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新增构件, 从而对原节点进行加固。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输电线路铁塔复合节点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输电线路铁塔原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3A-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各新增构件结构示意图。首先, 参照图1-图5就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输电线路铁塔复合节点1的 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复合节点1包括原节点5和新增构件。上述原节点5 包括主材2、第一节点板IO、第二节点板8和斜材4,上述新增构件包括 加固主材3、第一新增节点板9、第二新增节点板11和加固斜材6。第一 新增节点板9通过螺孔95、 96、 931、 941 (参照图3A)和主材2的肢2a、 斜材4相应部分上新增的相应的螺孔及与它们相应的螺栓91、 92、 93、 94被安装在原节点5上,以加固第一节点板10。同样,第二新增节点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节点,包括原节点和新增构件,所述原节点板包括第一节点板、第二节点板和主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构件包括: 第一新增节点板,具有与所述第一节点板相同的厚度,并存在一个能让所述第一节点板嵌入的中空部位,使得所述第一新增 节点板能够紧贴靠所述第一节点板; 第二新增节点板,具有与所述第二节点板相同的厚度,并存在一个能让所述第二节点板嵌入的中空部位,使得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能够紧贴靠所述第二节点板;其中, 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上的所述中空部位沿第一新增节 点板厚度方向是通透的,靠近主材处是开口的; 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上的所述中空部位沿第二新增节点板厚度方向是通透的,靠近主材处是开口的; 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和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分别被固定连接在塔身主材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节点,包括原节点和新增构件,所述原节点板包括第一节点板、第二节点板和主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构件包括第一新增节点板,具有与所述第一节点板相同的厚度,并存在一个能让所述第一节点板嵌入的中空部位,使得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能够紧贴靠所述第一节点板;第二新增节点板,具有与所述第二节点板相同的厚度,并存在一个能让所述第二节点板嵌入的中空部位,使得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能够紧贴靠所述第二节点板;其中,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上的所述中空部位沿第一新增节点板厚度方向是通透的,靠近主材处是开口的;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上的所述中空部位沿第二新增节点板厚度方向是通透的,靠近主材处是开口的;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和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分别被固定连接在塔身主材上。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合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构件还 包括加固主材;以及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加固主材的连接部位,所述 加固主材通过所述连接部位与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固定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节点的所述主材由第一主材和第二主材构成,并且所述第一主材和所述第二主材 在纵向构成一定的夹角,所述第一节点板和所述第二节点板也都具有与 所述夹角大小相同的弯角,使得在所述原节点上形成一变坡,所述新增 构件还包括第一加固主材、第二加固主材和新增内贴板;其中,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具有与所述夹角大小相同的弯角和一个用于安 装所述第一加固主材的第一连接部位,所述第一加固主材通过所述第一 连接部位与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新增节点板还具有一个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加固主材的第二 连接部位,所述第二加固主材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与所述第一新增节 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新增节点板具有与所述夹角大小相同的弯角;所述新增内贴板,具有与所述夹角大小相同的弯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开全高雁刘学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