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6031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单宁酶‑超声辅助法对铜藻进行处理,得到铜藻多酚粗提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后对剩余含水部分进行分级萃取,所述分级萃取使用的萃取剂依次为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得到四个萃取层;S2、将乙酸乙酯层提取物进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甲醇进行洗脱,收集,根据流出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收集到的流出液合并为3个组分,Fr1、Fr2和Fr3;S3、用二氯甲烷对合并组分进行二次萃取,得到铜藻多酚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单宁酶耦合超声辅助的方法得到铜藻多酚粗提液,以最大限度破坏细胞壁,达到有效提高铜藻多酚提取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尤其涉及一种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对褐藻的次级代谢产物——褐藻多酚化合物研究的深入,其独特的生物活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褐藻多酚是一类结构中含有多羟基化合物的总称,也被认为是间苯三酚的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广泛的生物活性。铜藻作为褐藻的一种,生物量巨大且抗氧化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2、目前,藻类多酚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极性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等。对于铜藻多酚,其存在于铜藻细胞壁,采用现有方法得到的多酚类化合物存在提取率较低、纯度不高等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对铜藻多酚的需求。这主要归因于铜藻细胞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大分子多糖相互作用紧密,致使多酚类化合物难以溶出。此外,铜藻多酚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整体上还存在单体纯度不高、分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高效的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以满足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单宁酶-超声辅助法具体为:向粉碎的铜藻中加入乙醇和单宁酶,在酶解过程中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铜藻中的多酚类物质,得到铜藻多酚粗提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单宁酶的添加量为铜藻质量的2~4%,所述乙醇的浓度为50~70%,所述铜藻和乙醇的料液比为1:40~1:60g/mL,所述超声的时间为0.5~1.5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单宁酶-超声辅助法具体为:向粉碎的铜藻中加入乙醇和单宁酶,在酶解过程中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铜藻中的多酚类物质,得到铜藻多酚粗提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单宁酶的添加量为铜藻质量的2~4%,所述乙醇的浓度为50~70%,所述铜藻和乙醇的料液比为1:40~1:60g/ml,所述超声的时间为0.5~1.5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藻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萃取剂的萃取次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永奇汪少芸邓鼎罗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