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特别涉及一种双向dc-dc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1、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后输入到逆变器,逆变器在根据并入电网的电压将直流转换为交流进行补偿,在电网用电处于低峰期时,光伏电站通过储能电池对剩余电能进行储存,并在电网用电的高峰期时进行并网,但系统搭建时要对转换的参数进行配置,配置的标准取决于并网参数、逆变参数和供电参数等,主要目的是限制对储能电池的充电电压和使其逆变输入电压符合标准,传统的做法是对不同的系统单独进行参数配置后再进行集控,这种做法不便于改建时调节,而对每个系统配置多个dc/dc电路进行适应转换会增加控制层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dc-dc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包括光伏组、储能电池、dc-dc模块、mcu控制器、dc-ac逆变器,所述dc-dc模块包括调控电路和转换电路,储能电池通过转换电路和光伏组以及dc-ac逆变器连接,光伏组还和dc-ac逆变器连接,mcu控制器在低峰时反馈信号到调控电路控制转换电路限制光伏组对储能电池的供电电压,高峰时反馈信号到调控电路控制转换电路将储能电压转换到dc-ac逆变器输入电压,并断开光伏组对储能电池供电。
2、进一步的,所述调控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四运算放大器u4、第五电流采样芯片u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晶闸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
3、所述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和电源连接,第一三极管q1基极、第一反相器u1输入端、第四运算放大器u4输出端和out连接,第二三极管q2基极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端、第七电阻r7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和第四三极管q4阳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阴极和第四运算放大器u4同相端、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控制极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输出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同相端和第四电阻r4一端、第六电阻r6一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反相端和第一电阻r1一端、第二电阻r2一端、第一电容c1一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2同相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反相端和第四电阻r4另一端、第五电阻r5一端连接,第五电流采样芯片u5输出端和第五电阻r5另一端连接,第五电流采样芯片u5输入端和第一固态继电器k1公共端连接,第一固态继电器k1第一连接端和pv连接,第一固态继电器k1第二连接端和ev连接,第一固态继电器k1线圈一端和prot连接,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和第二电阻r2另一端连接,第一反相器u1输出端和第三晶闸管q3基极连接,第三晶闸管q3集电极和第一电阻r1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第七电阻r7另一端、第八电阻r8另一端、第三晶闸管q3发射极、第一电容c1另一端、第一固态继电器k1线圈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转换电路包括第五场效应管q5、第六场效应管q6、第二固态继电器k2、第三固态继电器k3、第四固态继电器k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第二电容c2;
5、所述第二固态继电器k2线圈一端、第四固态继电器k4线圈一端和prot连接,第二固态继电器k2第一连接端和ev连接,第二固态继电器k2第二连接端和pv、dc-ac串接,第二固态继电器k2公共端和第五场效应管q5源极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栅极和第三固态继电器k3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三固态继电器k3公共端和out连接,第三固态继电器k3线圈一端和prot连接,第三固态继电器k3第二连接端和第六场效应管q6栅极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漏极和第一二极管d1阳极、第一电感l1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阴极、第五场效应管q5漏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阴极和第二电容c2一端、第四固态继电器k4第一公共端连接,第四固态继电器k4第一连接端和第四固态继电器k4第三连接端通过dc-ac串接,第四固态继电器k4第二连接端和第四固态继电器k4第四连接端通过ev串接,第二固态继电器k2线圈另一端、第三固态继电器k3线圈另一端、第四固态继电器k4线圈另一端、第四固态继电器k4第二公共端、第二电容c2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阳极、第六场效应管q6源极和接地端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调控电路还包括第五固态继电器k5、第六运算放大器u6、第七场效应管q7、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
7、所述第五固态继电器k5线圈一端和prot连接,第五固态继电器k5第一连接端和vref_1连接,第五固态继电器k5第二连接端和vref_2连接,第五固态继电器k5公共端和第七场效应管q7栅极连接,第七场效应管q7源极和第六运算放大器u6同相端、第十电阻r10一端连接,第七场效应管q7漏极和第六运算放大器u6反相端、第十一电阻r11一端、第十二电阻r12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和第五电流采样芯片u5输出端连接,第六运算放大器u6输出端和第五电阻r5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连接,第五固态继电器k5线圈另一端、第十电阻r10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调控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r3、第九电阻r9;
9、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和第四运算放大器u4反相端、第九电阻r9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为可调电阻。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c1为可调电容。
12、进一步的,所述dc-dc模块还包括调压电路,所述调压电路用于对vref_1端口、vref_2端口提供调压倍增参考信号。
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4、本专利技术可将光伏供电电压和储能电池供电电压转换为可便于调控频控信号,再经转换电路转换为对应储能电池和逆变所需供电电压,可根据不同系统搭建参数进行调节适用,信号端可以兼容两种输出更便于改建时调节和复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DC-DC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储能电池、DC-DC模块、MCU控制器、DC-AC逆变器,所述DC-DC模块包括调控电路和转换电路,储能电池通过转换电路和光伏组以及DC-AC逆变器连接,光伏组还和DC-AC逆变器连接,MCU控制器在低峰时反馈信号到调控电路控制转换电路限制光伏组对储能电池的供电电压,高峰时反馈信号到调控电路控制转换电路将储能电压转换到DC-AC逆变器输入电压,并断开光伏组对储能电池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五电流采样芯片、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晶闸管、第四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一固态继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电路包括第五场效应管、第六场效应管、第二固态继电器、第三固态继电器、第四固态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DC-DC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第九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DC-DC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为可调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DC-DC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为可调电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DC-DC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模块还包括调压电路,所述调压电路用于对Vref_1端口、Vref_2端口提供调压倍增参考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dc-dc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储能电池、dc-dc模块、mcu控制器、dc-ac逆变器,所述dc-dc模块包括调控电路和转换电路,储能电池通过转换电路和光伏组以及dc-ac逆变器连接,光伏组还和dc-ac逆变器连接,mcu控制器在低峰时反馈信号到调控电路控制转换电路限制光伏组对储能电池的供电电压,高峰时反馈信号到调控电路控制转换电路将储能电压转换到dc-ac逆变器输入电压,并断开光伏组对储能电池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五电流采样芯片、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晶闸管、第四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一固态继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dc-dc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骐豪,谈秉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普佳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