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0130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座椅的骨架内,骨架包含头部框架、背部框架,还包括:内夹式安装结构,分隔支撑座包含上固定板、下固定板、若干立肋连接,内夹式安装结构包含用于固定线束的装夹筒,装夹筒的内部设置有余位容置组件,装夹筒、余位容置组件内的线束长度大于装夹筒的长度,装夹筒的外侧设置有活动调节组件,上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排设件,下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排设件;包裹式容纳结构,立肋中空设置,包裹式容纳结构包含设置在立肋中的分隔片,分隔片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包裹袋,立肋的内侧通过一外沿管道与座椅的气泵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扩大骨架的前提下保证线束的布设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安装结构,特别是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


技术介绍

1、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广泛应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遍布车辆的各个位置,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而在一些具备按摩和通风功能的汽车座椅上也有布设线束。

2、现有的汽车线束在布设在汽车座椅时通常是将线束布设于座椅骨架外周的区域,为了容置线束并且避免线束受磨损,则需要再增大整个骨架的厚度,进而增大外包层的厚度,让整个座椅的体型变大,从而才能够保护内部的线束,但是这样一来就导致车内的其他空间被压缩,使后排乘客的乘坐体验就差,若不增大骨架的厚度,则裸露的汽车线束在安装其他结构或者在其他结构移动时会受到磨损,从而导致线束的破损、断节,而一旦线路出现问题则需要整体拆装座椅,线束布设后的稳固程度较低。

3、因此,本案旨在提供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能够以骨架本身来作为线束的支撑结构,在不扩大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座椅的骨架内,所述骨架包含头部框架(1),以及连接在所述头部框架(1)下方的背部框架(2),所述背部框架(2)通过一分隔支撑座(3)分隔为两个安装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装置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位容置组件(12)包含设置在所述装夹筒(11)内的若干摩擦条(121),所述装夹筒(11)内侧的中部固接有与摩擦条(121)等厚的中固夹板(122),所述装夹筒(11)的外侧开设有与中固夹板(122)相通的外槽(123),当线束穿入装夹筒(11)后,通过外槽(123)经中固夹板(122)将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座椅的骨架内,所述骨架包含头部框架(1),以及连接在所述头部框架(1)下方的背部框架(2),所述背部框架(2)通过一分隔支撑座(3)分隔为两个安装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装置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位容置组件(12)包含设置在所述装夹筒(11)内的若干摩擦条(121),所述装夹筒(11)内侧的中部固接有与摩擦条(121)等厚的中固夹板(122),所述装夹筒(11)的外侧开设有与中固夹板(122)相通的外槽(123),当线束穿入装夹筒(11)后,通过外槽(123)经中固夹板(122)将部分线束纳入中固夹板(122)、外槽(1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123)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有一固定在装夹筒(11)上的反推件(124),当所述线束的近端固定后,通过所述反推件(124)将装夹筒(11)中的线束推入中固夹板(122)、外槽(1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筒(11)对应外槽(123)的方向上开设有一对位孔,所述反推件(124)包含一嵌套在对位孔内的导向套(1241),所述导向套(1241)的上端固接有一外筒(1242),所述外筒(1242)中设置有一反推器(1243),所述反推器(1243)沿外筒(1242)横向往复运动,所述反推器(1243)与活动调节组件(13)交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推器(1243)为一活动插接在所述外筒(1242)内的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侣林玉琳温金泉
申请(专利权)人:耐普龙岩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