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013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座椅的骨架内,骨架包含头部框架、背部框架,还包括:内夹式安装结构,分隔支撑座包含上固定板、下固定板、若干立肋连接,内夹式安装结构包含用于固定线束的装夹筒,装夹筒的内部设置有余位容置组件,装夹筒、余位容置组件内的线束长度大于装夹筒的长度,装夹筒的外侧设置有活动调节组件,上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排设件,下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排设件;包裹式容纳结构,立肋中空设置,包裹式容纳结构包含设置在立肋中的分隔片,分隔片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包裹袋,立肋的内侧通过一外沿管道与座椅的气泵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扩大骨架的前提下保证线束的布设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安装结构,特别是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


技术介绍

1、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广泛应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遍布车辆的各个位置,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而在一些具备按摩和通风功能的汽车座椅上也有布设线束。

2、现有的汽车线束在布设在汽车座椅时通常是将线束布设于座椅骨架外周的区域,为了容置线束并且避免线束受磨损,则需要再增大整个骨架的厚度,进而增大外包层的厚度,让整个座椅的体型变大,从而才能够保护内部的线束,但是这样一来就导致车内的其他空间被压缩,使后排乘客的乘坐体验就差,若不增大骨架的厚度,则裸露的汽车线束在安装其他结构或者在其他结构移动时会受到磨损,从而导致线束的破损、断节,而一旦线路出现问题则需要整体拆装座椅,线束布设后的稳固程度较低。

3、因此,本案旨在提供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能够以骨架本身来作为线束的支撑结构,在不扩大骨架的前提下保证线束的布设强度,并且线束布设结构本身还能够形成一定的外围保护,从而适应各种型号的座椅,提高布设结构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座椅的骨架内,所述骨架包含头部框架,以及连接在所述头部框架下方的背部框架,所述背部框架通过一分隔支撑座分隔为两个安装区域,所述布设装置还包括:

4、内夹式安装结构,所述分隔支撑座包含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通过若干立肋连接,两个所述立肋形成一独立槽,所述内夹式安装结构包含设置在独立槽内的用于固定线束的装夹筒,所述装夹筒的内部设置有余位容置组件,所述装夹筒、余位容置组件内的线束长度大于装夹筒的长度,所述装夹筒的外侧设置有活动调节组件,所述上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排设件,所述下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排设件,所述线束的近端贯穿装夹筒并通过第一排设件固定,所述线束的远端通过第二排设件固定并且沿背部框架与车辆的接电端子连接;

5、包裹式容纳结构,所述立肋中空设置,所述包裹式容纳结构包含设置在所述立肋中的分隔片,所述分隔片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包裹袋,所述立肋的内侧通过一外沿管道与座椅的气泵相连通,所述气泵与座椅的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座椅有人使用时,所述气泵沿外沿管道对包裹袋充气,使所述包裹袋往立肋的两端伸出并紧贴在装夹筒的前后两端。

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余位容置组件包含设置在所述装夹筒内的若干摩擦条,所述装夹筒内侧的中部固接有与摩擦条等厚的中固夹板,所述装夹筒的外侧开设有与中固夹板相通的外槽,当线束穿入装夹筒后,通过外槽经中固夹板将部分线束纳入中固夹板、外槽内。

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外槽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有一固定在装夹筒上的反推件,当所述线束的近端固定后,通过所述反推件将装夹筒中的线束推入中固夹板、外槽内。

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装夹筒对应外槽的方向上开设有一对位孔,所述反推件包含一嵌套在对位孔内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上端固接有一外筒,所述外筒中设置有一反推器,所述反推器沿外筒横向往复运动,所述反推器与活动调节组件交错。

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反推器为一活动插接在所述外筒内的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套设有一层橡胶层。

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反推器为一插接嵌套在所述外筒内的推拉气缸,所述推拉气缸的输出端朝向外槽。

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活动调节组件包含固定在所述装夹筒两侧的第一弹压件与第二弹压件,所述第一弹压件与第二弹压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压件包含设置在所述立肋上的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立肋的一端固接有一装夹板,所述装夹板紧固在装夹筒的外侧壁。

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排设件与第二排设件的结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排设件包含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上方的若干u型导轨,所述u型导轨的侧向上开设有若干豁口,所述u型导轨的上方锁接有若干条形扣。

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包裹袋包含一胶粘在分隔片上的紧固点位,所述紧固点位上设置有一与外沿管道相通的双向通管,所述立肋的两侧均开设有边槽,所述双向通管的两侧均连接有可冲出边槽的气袋。

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装夹筒的顶部设置有一自适应活动架,所述自适应活动架的顶部通过一活动铰架与上固定板的内侧壁连接。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在现有的汽车座椅的线束布设过程中,杂乱的线束排布极其容易由于外力的挤压和压迫(例如后排乘客挤压前排座椅)从而导致线束受压失灵、断节,致使座椅的功能时断时续或者失灵,因此,本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的横向支撑臂替换为分隔支撑座,并且在分隔支撑座中设置内夹式安装结构,首先将线束沿着背部框架的背侧攀附固定,随后让其固定到第二排设件内经过第二排设件绕到装夹筒内,再经装夹筒绕到第一排设件中与座椅内的按摩机构或者通风结构连接到一起,进而将线束在第二排设件、装夹筒、第一排设件的保护下能够从底端延伸至与用电器连接,从而避免座椅自身在调节高度或者用电器在移动过程中对线束的摩擦,保护线束不受外物动作的影响。

17、虽然采用了上述的布设结构,但是装夹筒前后两端的线束还是难以避免的会受到摩擦,为了减少这种摩擦对线束造成的影响,本专利技术中在装夹筒的两侧设置活动调节组件,从而能够在线束发生摩擦或者装夹筒受到外部碰撞时能够发生形变,但是申请人又考虑到,部分情况是仅装夹筒受到触碰,而装夹筒受到触碰时又会拉扯到内部的线束,因此,本专利技术在装夹筒内设置余位容置组件,余位容置组件会容置多余的线束,从而让其有一定的伸展量,无论装夹筒往哪个方向晃动的话均只会扯到多余的那部分线束,不会硬拉到绷直的线束,从而让固定后的线束也不受活动的装夹筒的影响。

18、在余位容置组件内,其是采用摩擦条固定的方式,从而避免线束过于滑脱,再在摩擦条的缝隙之间设置中固夹板与外槽,从而使接入装夹筒有可以外拓的空间,在安装时先固定线束的近端,远端为放松的状态,再通过工具将线束从外槽的位置引出一部分,从而能够使线束容纳于装夹筒的长度大于装夹筒本身的长度,当装夹筒受外物动作时,由于线束不是紧绷的状态,故不会对线束造成过多的拉扯。

19、经工具拉动线束的过程,容易对线束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勾坏线束,因此,本专利技术在余位容置组件内,即在外槽的相对位置上设置了反推件,通过反推件的推出,将部分线束推至外槽内,再进行线束远端的安装,从而能够线束位于入装夹筒内的部分有余量,采用反推件反向助推方式,相比于正向勾动的方式更不容易损坏线束。

20、装夹筒在受到碰撞时是通过活动调节组件卸力的,但是活动调节组件并不是单纯的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其还能够起到支撑固定装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座椅的骨架内,所述骨架包含头部框架(1),以及连接在所述头部框架(1)下方的背部框架(2),所述背部框架(2)通过一分隔支撑座(3)分隔为两个安装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装置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位容置组件(12)包含设置在所述装夹筒(11)内的若干摩擦条(121),所述装夹筒(11)内侧的中部固接有与摩擦条(121)等厚的中固夹板(122),所述装夹筒(11)的外侧开设有与中固夹板(122)相通的外槽(123),当线束穿入装夹筒(11)后,通过外槽(123)经中固夹板(122)将部分线束纳入中固夹板(122)、外槽(1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123)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有一固定在装夹筒(11)上的反推件(124),当所述线束的近端固定后,通过所述反推件(124)将装夹筒(11)中的线束推入中固夹板(122)、外槽(1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筒(11)对应外槽(123)的方向上开设有一对位孔,所述反推件(124)包含一嵌套在对位孔内的导向套(1241),所述导向套(1241)的上端固接有一外筒(1242),所述外筒(1242)中设置有一反推器(1243),所述反推器(1243)沿外筒(1242)横向往复运动,所述反推器(1243)与活动调节组件(13)交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推器(1243)为一活动插接在所述外筒(1242)内的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套设有一层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推器(1243)为一插接嵌套在所述外筒(1242)内的推拉气缸,所述推拉气缸的输出端朝向外槽(1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调节组件(13)包含固定在所述装夹筒(11)两侧的第一弹压件(131)与第二弹压件(132),所述第一弹压件(131)与第二弹压件(13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压件(131)包含设置在所述立肋(33)上的弹簧(1311),所述弹簧(1311)远离立肋(33)的一端固接有一装夹板(1312),所述装夹板(1312)紧固在装夹筒(11)的外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设件(14)与第二排设件(15)的结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排设件(14)包含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31)上方的若干U型导轨(141),所述U型导轨(141)的侧向上开设有若干豁口,所述U型导轨(141)的上方锁接有若干条形扣(14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袋(22)包含一胶粘在分隔片(21)上的紧固点位(221),所述紧固点位(221)上设置有一与外沿管道相通的双向通管(222),所述立肋(33)的两侧均开设有边槽,所述双向通管(222)的两侧均连接有可冲出边槽的气袋(2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筒(11)的顶部设置有一自适应活动架(111),所述自适应活动架(111)的顶部通过一活动铰架(112)与上固定板(31)的内侧壁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座椅的骨架内,所述骨架包含头部框架(1),以及连接在所述头部框架(1)下方的背部框架(2),所述背部框架(2)通过一分隔支撑座(3)分隔为两个安装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装置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位容置组件(12)包含设置在所述装夹筒(11)内的若干摩擦条(121),所述装夹筒(11)内侧的中部固接有与摩擦条(121)等厚的中固夹板(122),所述装夹筒(11)的外侧开设有与中固夹板(122)相通的外槽(123),当线束穿入装夹筒(11)后,通过外槽(123)经中固夹板(122)将部分线束纳入中固夹板(122)、外槽(1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123)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有一固定在装夹筒(11)上的反推件(124),当所述线束的近端固定后,通过所述反推件(124)将装夹筒(11)中的线束推入中固夹板(122)、外槽(1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筒(11)对应外槽(123)的方向上开设有一对位孔,所述反推件(124)包含一嵌套在对位孔内的导向套(1241),所述导向套(1241)的上端固接有一外筒(1242),所述外筒(1242)中设置有一反推器(1243),所述反推器(1243)沿外筒(1242)横向往复运动,所述反推器(1243)与活动调节组件(13)交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推器(1243)为一活动插接在所述外筒(1242)内的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侣林玉琳温金泉
申请(专利权)人:耐普龙岩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