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片式膜增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0080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增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膜片式膜增湿器;包括:加湿机构,包括壳体、防爆板、导气槽以及膜片,膜片自身折叠排布并交错设于防爆板外壁;气体流道,包括导气罩、气管、干气流道和湿气流道,导气罩通过导气槽分别与干气流道和湿气流道连通;调节机构,包括扇板和检测条,通过交错折叠排布的膜片减少了占用空间大小,实现密封的同时具有一定缓冲,从而防止密封失效,根据湿度的不同调整扇板开闭和进气流量大小,通过气流量的调节控制,减少壳体湿气流道内部压力,防止出现膜片的破损和密封失效,在膜片内部密封失效后能够自动彻底锁死进气流量,防止密封失效后持续进气产生的安全事故和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增湿,特别是一种膜片式膜增湿器


技术介绍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的电导率与其水合程度呈线性关系。因此,增湿是实现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得到满意的输出功率的关键技术;传统的板式增湿器需要设置流场板,占据空间且造价昂贵,管壳式膜增湿器容易密封失效。

2、现有公开号为cn115101786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平板膜增湿单元及平板膜增湿器,其包括:两个流道板、传湿膜,流道板正反面均设有向板面内凹陷且左右间隔并排的多个流道槽、与流道槽相对应的另一面则是向板面外突出的多个突脊;两个流道板分为湿侧流道板和干侧流道板,湿侧流道板的突脊设置有多个连通相邻两个流道槽的凹坑。

3、但是由于上述专利需要在膜的两侧设流场板,需要很多的流场板及密封结构,且造价成本高,同时流场板占用空间较大,造成电池体积较大,与此同时容易出现密封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片式膜增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式膜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104)自身折叠排布,呈波浪线形,且所述膜片(104)包括高波峰(104a)和矮波峰(104b),所述导气槽(103)贯穿所述高波峰(104a)并分别与所述干气流道(203)和湿气流道(204)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片式膜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202)共设有四个,分别为湿进气管(202a)、湿出气管(202b)、干进气管(202c)和干出气管(202d),各个所述气管(202)分别通过所述导气罩(201)、所述导气槽(103)与该侧的所述干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片式膜增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式膜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104)自身折叠排布,呈波浪线形,且所述膜片(104)包括高波峰(104a)和矮波峰(104b),所述导气槽(103)贯穿所述高波峰(104a)并分别与所述干气流道(203)和湿气流道(204)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片式膜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202)共设有四个,分别为湿进气管(202a)、湿出气管(202b)、干进气管(202c)和干出气管(202d),各个所述气管(202)分别通过所述导气罩(201)、所述导气槽(103)与该侧的所述干气流道(203)或湿气流道(204)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片式膜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00)还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气管(202)内壁的转轴(301a)和转动套设于所述转轴(301a)外壁的套管(301b),所述转轴(301a)和所述套管(301b)外壁分别设有所述扇板(30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片式膜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板(301)外壁还设有电源(309),所述电源(309)与所述检测条(302)电性连接,所述扇板(301)和所述检测条(302)成对设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湿进气管(202a)和所述湿出气管(202b)、所述干进气管(202c)和所述干出气管(202d)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片式膜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田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朤江苏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