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液器生产,具体是一种输液器自动生产组装工艺。
技术介绍
1、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三类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医院的静脉输液,这类直接与人体接触的器械,从生产到投产前的安全性评价再到上市后的监督抽样,每个环节都很严格且重要。输液器包括多种输液器配件,诸如滴斗、二通组件、三通组件、微量调节器等,除传统的流量控制器需要与导管穿装组装外,其他配件多是粘合连接在导管上,形成输液通路。
2、现有技术在对输液器进行生产时,需要对其导管合输液器配件进行组装操作,具体步骤如下:通常需要先将穿入调节器的导管的一端外壁蘸取环己酮,且保证导管内腔内不能有聚集的环己酮(防止积聚的环己酮堵塞导管内壁),而后将蘸有环己酮的导管端部插入输液配件的连接端口中,导管要与输液配件的连接端口内侧面平齐,使二者的粘接均匀牢固。由于上述操作较为复杂,因此多依赖于人工手动作业,致使生产效率较低,组装质量良莠不齐,给后续质检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3、为了提高输液器生产过程中导管与输液器配件的组装效率及质量,因此提供了一种输液器自动生产组装工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器自动生产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自动生产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设备包括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上安装有第一输送带(3),所述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第二输送带(4),所述第一输送带(3)用于带动输液器配件进行移动,所述第二输送带(4)用于带动导管进行移动,导管和输液器配件通过组装机构(5)进行粘接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液器自动生产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机构(5)包括有位移座(501),所述位移座(501)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器自动生产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自动生产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设备包括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上安装有第一输送带(3),所述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第二输送带(4),所述第一输送带(3)用于带动输液器配件进行移动,所述第二输送带(4)用于带动导管进行移动,导管和输液器配件通过组装机构(5)进行粘接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液器自动生产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机构(5)包括有位移座(501),所述位移座(50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带(3)上,所述位移座(501)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502),输液器配件放置于所述放置槽(502)内,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03),所述支撑架(503)的外壁安装有气缸(504),所述气缸(504)的输出端连接有推板(505),所述推板(50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位移座(501)的上方,所述第二输送带(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座(506),所述活动座(50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活动座(506)下方的活动杆(507),所述活动杆(507)的顶端与所述活动座(506)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08),所述活动杆(5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压板(509),所述底座(1)的顶端位于所述下压板(509)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座(510),所述固定座(510)的顶端开设有存放槽(511),所述存放槽(511)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12),所述固定座(5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液管(513),所述进液管(513)与所述存放槽(511)相连通,导管通过夹持机构(6)固定在下压板(509)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液器自动生产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有夹持座(601),所述夹持座(601)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压板(509)的一端,所述夹持座(601)的一端外壁开设有夹持槽(602),导管连接于所述夹持槽(602)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普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