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925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07
本技术属于多孔介质测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包括:反应釜体,反应釜体与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相连接,反应釜体内具有空腔,空腔内可拆卸连接有试样放置框,试样放置框内固接有橡胶套,且试样放置框侧壁开设有多个通槽,试样放置框一端敞开并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封盖,第一封盖上固接有流体进管,试样放置框远离第一封盖的一端固接有流体出管,流体进管和流体出管均与橡胶套连通;流体供给组件,流体供给组件与流体进管相连通;低温供给组件,低温供给组件与空腔相连通。本技术可探测气/水饱和状态及净围压变化下多孔介质组构的演化规律,并便于在测定结束后将试样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多孔介质组构测定,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1、多孔介质是指地质材料(如岩石和土体)、建筑材料(如砖和混凝土)、陶瓷材料、生物组织、其它新型人工孔隙材料(如分子筛、孔隙硅、金属有机框架等)等一类由具有连通孔隙的固体骨架和一种或多种孔隙填充物所组成的物质,这些孔隙填充物可以是气体(天然气、空气等)、液体(水、油、污染物等)或固体(冰、天然气水合物等)。在环境荷载作用下,多孔介质中会发生热传导、孔隙液/气流动、物质扩散、骨架变形/破坏、化学反应或相变等多种物理-化学-力学耦合过程。阐明这些耦合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演变规律是解决诸如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采、深海开发等许多重大工程问题所必须面对的关键科学问题,而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的前提是能够对有关多孔介质的组构进行精细探测。

2、近年来,针对上述材料特性的测试方法和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技术甚至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现有的组构探测方法(如sem、mip、ct等)手段单一,以定性为主,并且缺乏能够同时开展组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5)两端敞开,且所述橡胶套(5)两端超出所述通槽(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放置框(4)与所述第一封盖(7)通过气密螺纹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两端敞开且分别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封盖(10)和第三封盖(11),所述流体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5)两端敞开,且所述橡胶套(5)两端超出所述通槽(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放置框(4)与所述第一封盖(7)通过气密螺纹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两端敞开且分别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封盖(10)和第三封盖(11),所述流体进管(8)贯穿所述第二封盖(10),所述第三封盖(11)上固接有导通管(12),所述导通管(12)贯穿所述第三封盖(11),所述流体出管(9)与所述导通管(12)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管(12)远离所述流体出管(9)的一端设置有阀门(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探测多孔介质组构演化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3)内壁周向固接有多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莹蔡钰杨德欢韦昌富颜荣涛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