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712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包括:塔筒、中间浮筒、边浮筒、压载水筒体、附加浮筒、位移传感器和加速度仪、三轴陀螺仪;塔筒设置在中间浮筒的顶部,若干边浮筒均匀布置在中间浮筒的外围,压载水筒体的数量与边浮筒的数量相同,压载水筒体对应设置在边浮筒的底部,每个压载水筒体远离中间浮筒的外侧均匀设置有一组附加浮筒;位移传感器与加速度仪设置在塔筒顶部,三轴陀螺仪设置在中间塔筒顶部;附加浮筒包括高速气压泵、附加浮筒内腔体、安全阀、液体阀门和液位传感器;高速气压泵设置在附加浮筒内腔体和附加浮筒的外壳之间,连通附加浮筒内腔体和外界大气,用于为附加浮筒内腔体充气或放气,以改变附加浮筒的浮力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基础平衡条件来主动调节塔筒结构位移响应,对不同振动频带均可有效抑制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风电领域,具体涉及海上风电的振动控制技术,特别是一种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海上风电机组大规模发展,叶片越来越长,塔筒越来越高,海上风电结构高柔特性也愈加突出。因此,风电塔筒与风机叶片更易受到外部荷载的影响,产生不利的振动。不利振动会导致发电机、逆变器、偏航系统、齿轮箱、液压系统和机械制动系统等加速度敏感机械设备的寿命折损。风机塔筒、叶片作为风力发电机的关键结构,不利振动会影响整个风力发电机的运行。

2、为了解决风机塔筒振动问题,目前的振动控制主要有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几种方法。最常见的风机塔筒被动减振方法为加装tmd(调谐质量阻尼器)对振动进行控制,而tmd的效果取决于质量单元的行程与质量单元的质量大小,由于机舱、塔筒等位置处可利用空间有限,质量大小与质量块行程都将受限,且被动减振技术抑制超低频振动和宽频带随机振动的效果较差。而半主动控制方法有形状记忆合金、颗粒阻尼、磁流变或电流变阻尼器等,通过调节结构刚度或者阻尼系数进行振动控制,但在复杂环境荷载作用下功能有限,无法避免垂荡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其特征在于,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包括:塔筒(11)、中间浮筒(13)、边浮筒(31)、压载水筒体(34)、附加浮筒(41)、移传感器和加速度仪(15)、三轴陀螺仪(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其特征在于,边浮筒(31)与中间浮筒(13)之间通过斜撑(22)连接,相邻的边浮筒(31)之间通过上横撑(21)连接,相邻的压载水筒体(34)之间通过下横撑(23)连接;附加浮筒(41)通过附加横撑(33)与对应的压载水筒体(34)相连,附加浮筒(41)还通过附加斜撑(32)与对应的边浮筒(31)相连,相同组内相邻的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其特征在于,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包括:塔筒(11)、中间浮筒(13)、边浮筒(31)、压载水筒体(34)、附加浮筒(41)、移传感器和加速度仪(15)、三轴陀螺仪(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其特征在于,边浮筒(31)与中间浮筒(13)之间通过斜撑(22)连接,相邻的边浮筒(31)之间通过上横撑(21)连接,相邻的压载水筒体(34)之间通过下横撑(23)连接;附加浮筒(41)通过附加横撑(33)与对应的压载水筒体(34)相连,附加浮筒(41)还通过附加斜撑(32)与对应的边浮筒(31)相连,相同组内相邻的附加浮筒(41)之间由附加浮筒横撑(3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其特征在于,边浮筒(31)的数量为3个,3个边浮筒(31)环绕中间浮筒(13)间隔120度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其特征在于,每组附加浮筒(41的数量为5个,附加浮筒(41)位置为边浮筒(31位置向外间隔45度环绕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华王俊孙科王萌张艺巍王小宇汪帅争唐朝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