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极片、锂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651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锂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用电装置,其中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膜层;所述正极膜层沿远离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方向依次包括下部区域和上部区域,其中所述下部区域和所述上部区域均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和补锂剂,所述下部区域中的补锂剂占所述正极膜层中补锂剂总质量的0至7%;和/或,所述上部区域中的补锂剂占所述正极膜层中补锂剂总质量的93%至100%。本申请中的正极极片用在锂二次电池中提供了改进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正极极片、锂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然而,锂二次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会由于生成固体电解质膜而导致活性锂离子减少,并且在后续的循环和存储过程中也会损失活性锂,这通常是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因此,已经开发了多种工艺来对锂离子电池进行补锂。然而现有的补锂工艺中仍然存在诸如由于补锂剂产气而导致的稳定性问题。

2、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补锂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是鉴于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极极片、锂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用电装置,上述正极极片用作锂二次电池具有改进的安全性能。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膜层;所述正极膜层沿远离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剂占所述正极膜层中正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的0.9%至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剂占所述正极膜层中正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的2.0%至4.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的厚度之比为2:8至4: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区域的厚度为10μm至50μm

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剂占所述正极膜层中正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的0.9%至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剂占所述正极膜层中正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的2.0%至4.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的厚度之比为2:8至4: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区域的厚度为10μm至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区域和所述上部区域均包括粘结剂;所述下部区域的粘结剂的量小于所述上部区域中的粘结剂的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区域中的粘结剂的量为3wt%至5wt%;所述下部区域中粘结剂的量为0.5wt%至2.5wt%。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区域和所述上部区域均包括导电剂;所述下部区域的导电剂的量小于所述上部区域中的导电剂的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区域中的导电剂的量为4wt%至6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仓金义矿娄永钢薛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