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组接式插头与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496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组接式的插头与插座结构,涉及一种插头与插座结构,为适应排线座体的不同排针数目和脚位配置而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组接式的插头与插座结构包含插头单元与插座单元;其中,该插头单元具有本体,所述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结件,可使一个以上的所述插头单元结合在一起形成排插;所述插座单元也具有本体,所述插座单元的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结件,可使一个以上所述插座单元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应该排插的排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气结构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头与插座结构。
技术介绍
当今电子产业所使用的端子或连接器结构(terminal/connector),多为各型公 母座体(male/female)的基本架构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作为电连结或传输讯号。目前业 界与消费性电子使用的端子元件或连接器样式林林种种,以影像讯号的传输为例,根据影 像格式规格不同,其端子规格至少就包含AV端子(audio/video,音讯/视讯端子)、S端 子(s印arate,独立视讯端子)、色差端子(Component Y/Cr/Cb讯号)、DVI接口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 )、以及时下最热门的HDMI接口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多媒体接口 );而在印刷电路板(PCB板)的应用方面,各型 各类的连接器规格不胜枚举,例如电子组件、排线导连以及周边外接硬件设备,都有采用插 装设置结构。以硬盘连接为例,如图l所示,为一常规的排线连接器示意图。传统硬盘设备 多以一排线结构(buswire)100来与电脑主机板连接,一般排线结构100将其排线插头102 设置于活动端,在此例中为排线的两端,而排针盒104则设置于固定端,在此例中分别于硬 盘端与主机板上。利用排线插头与排针盒的对应插组,而使两者间的资料讯号可导通传输。 如图1中所示,排针盒中有两排排针(pin)106,排针106系焊设固定于底下的电路板107 上,每个排针都会对应到排线插头上的一槽位(slot),每一槽位复对应一线体108以于插 设时达成电连接。 公母端子架构的排针与排座连结方式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业中,特别是在主机板 上各周边设备与装置的连接方面,如电源线、资料传输线、中央处理器插槽(CPU socket)、 或记忆体插槽等。由于电子产品的功能日新月异,其规格也不断的演进,因此衍生了各式 各样的公母座体结构,每种座体都有其独自的排针数(Pin count)、排针长、脚距(pitch)、 槽位数(slot)等,例如就电源传输源线而言, 一 般ATX规格(Adv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的主电源座体为24脚针设计,ATX 12伏特的电源座体则是4脚针;就软盘 硬盘传输而言,软盘(Flo卯y)的排线座体为34脚针数、ATA/IDE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IntegratedDevice Electronics)规格的排线座体为40脚针数、而UDMA规格 (Ultra DirectMemory Access)的排线座体为80脚针数。除了排针数上的变化外,各种座 体的脚位配置(layout)也会有所不同,如上述ATX 12伏特的电源座体为二乘二的4脚针 设置,但同为4脚针,硬盘机或光碟机之电源线却是单排4脚针的设置方式。可以预见,随 着日后电子产品的演进,势必会有更多的排针座体规格被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内容,为了适应未来排线座体的变化与新规,以及增加公母端子座体的 可改造性,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组接式的插头与插座结构。该结构是将一个以上插头或 插座并排结合以形成各种形状与脚针数的公母座体,适合用来制作各式规格与接口的连接3器。 本专利技术的座体结构是通过其凸部与凹槽相互嵌合以将插头单元或插座单元连结 在一起形成排插或排座,组接后各插头与各插槽高度齐平且有相同的间距。透过这种连结 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插头与插座可形成具有不同形状与脚针数、且可对应插合的公母座体。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相互组接形成任意脚针数与脚位布局的插头与插 座结构;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 了解。附图说明 本专利技术可经由参照下列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与附图而获得最佳的理解。 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这些附图中的细节所限制。事实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通过不同的方式细节来实施。图1为一常规排线连接器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各种可组接式插头的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组接式插头组接后的示意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组接式插头组接后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各种可组接式插座的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组接式插座组接后的示意图;图3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组接式插座组接后的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另一结合方式的可组接式插座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图四a可组接式插座组接后的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称插拔式插头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规则型对称插拔式排插结构的示意图;图5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规则型对称插拔式排插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辨识号码的可组接式插头与插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组接式插头与插座应用在电路板上的示意图。附图说明 100,排线结构;102,排线插头;104,排针盒;106,排针;107,电路板;108,线体; 201,可组接式插头;202,第一凸榫件;203,本体部位;204,第二凸榫件;205,线体部位; 206,排插结构;207,插针部位;208,榫槽;209,凸榫;301,可组装式插座;302,排座结构;303,本体部位;305,凸榫307,榫槽;309,槽口 ;401,插座;402,排座;403,本体单元;405, 鸠尾榫;409,鸠尾滑沟;500,对称插拔式插头;501,插针;503,本体部位;505,鸠尾凸榫;507,鸠尾滑沟;601,插头;603,插座;605,辨识号码;700,电路板;701,晶片;703,电容;705,电阻;706,排座;707,排插;709,排座。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对本专利技术不同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列描述提供本专利技术特定的实施细节,可使阅读者彻底了解这些实施例的实现方式。然而该领域的技术人员须了解本专利技术还可在不具备这些细节的条件下实行。此外,文中不会对一些已熟知的结构或功能或是作细 节描述,以避免各种实施例间不必要相关描述的混淆,以下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将以最广义 的合理方式解释,即使其与本专利技术某特定实施例的细节描述一起使用。 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各种可组接式插头201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可组接式插头201 单位具有多种形状。如图2a所示,每个独立的插头单元皆具有本体部位203、线体部位205、 以及插脚部位207。插头201的线体部位205是从插头本体部位203的顶面延伸而出,其于 本体部位203内部与插脚部位207耦合以提供电性连接。线体部位203延伸而出的另一端 可与另一组相同的可组接式插头或其他类型的连接器耦合。插头的插脚部位207牢固地接 在本体部位203上并在本体部位203中与线体部位205耦合。插脚部位207可插设在一相 对应的插座部位上,其细节将在后续实施例中描述。 如图2a左边的插头单元所示,本实施例插头的本体部位203呈一长矩形体,其一 侧壁上设置有两圆形凸榫209,用来嵌入对应的榫槽内以达到插头组接的目的。而对于图 2a中间的插头单元,其一侧壁上则设置有两个圆形榫槽208,其尺寸设计成能容纳上述凸 榫209结构并能与之嵌合。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其插头单元上的榫接件还有其他的形状,如 图2a右边的插头单元所示,其不仅正面侧壁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组接式插头与插座,其特征在于,包含插头单元与插座单元;其中,所述插头单元具有本体,所述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结件,可使一个以上的所述插头单元结合在一起形成排插;所述插座单元也具有本体,所述插座单元的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结件,可使一个以上所述插座单元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应该排插的排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可组接式插头与插座,其特征在于,包含插头单元与插座单元;其中,所述插头单元具有本体,所述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结件,可使一个以上的所述插头单元结合在一起形成排插;所述插座单元也具有本体,所述插座单元的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结件,可使一个以上所述插座单元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应该排插的排座。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接式插头与插座,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插头单元形成的 排插与所述插座单元形成的排座具有任何排针数目或脚位配置。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接式插头与插座,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插头单元结合形 成的排插与该插座单元结合形成的排座能够作为各类电子装置的传输端子或连接器。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接式插头与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传输线,所述传输线 在所述可组接式插头的一端耦合。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巍
申请(专利权)人:巍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