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及其光反射罩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237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及其光反射罩,用以反射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该光反射罩包括至少一反射片,形成一锥体结构,该锥体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其中第一端面用以设置光源,第二端面为一光出射端,且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的中心轴不重合或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照明装置及其光反射罩,特别是一种具有高度指向性,可将光线集中在需求区域内的光反射罩。
技术介绍
传统的路灯照明装置多使用水银灯、高压钠灯或卤化金属灯等,并搭配半球形的 灯罩,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其显示传统的灯罩l,通过球形的反射面ll,将后方或侧面 的光线反射至前方。然而传统的灯罩l仅能将光线单纯的反射至前方,并不具有指向性,无 法有效将光线集中在需求照射的面积区域内,因此灯具的使用效率低,且有很多不必要的 散射光产生,对于道路上的驾驶人、行人甚至周围住家都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及其光反射罩,特别是一种具有高度指向 性,可将光线集中在需求区域内的光反射罩。 于是,为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反射罩,用以反射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 该光反射罩包括多数个反射片,组合成一锥体结构,该锥体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一第一端 面及一第二端面,其中第一端面用以设置光源,第二端面为一光出射端,且第一端面与第二 端面的中心轴不重合。 其中,第一端面为一开放端或为设置反射片的封闭端,该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优选为平行,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第一端面,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为椭圆形、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平面。该第二端面优选为一矩形平面,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长边及相互平行的两个短边,第一端面的中心轴与第二端面两个长边或两个短边的垂直距离不相等。 上述反射片包括至少一扣合件,用以组接相邻的反射片,该反射片进一步包括具有卡勾的第一反射片及具有卡槽的第二反射片,该光反射罩纵向的截面为一梯形平面,该反射片的材质优选为铝,其表面具有一高反射材质,借由镀膜或涂布方式形成,此高反射材质优选为银。 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光反射罩包括多数个反射片,组合成一锥体结构, 该锥体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其中该第一端面用以设置光源,该第二 端面为一光出射端,且该第二端面为一非矩形的四边形平面。上述第二端面优选为一梯形 平面。 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由至少一照明模块排列组装而成,其中每一照 明模块包括至少一光源、至少一光反射罩、一基板及一散热器。该光反射罩对应于光源设 置,由多数个反射片所构成,每一光反射罩具有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该第一端面用以 设置光源,该第二端面为一光出射端,基板用以提供光源设置在其上,散热器设置在基板下 方,用以提供基板散热。 其中,该光源优选为一发光二极管,该照明模块还包括一电源连接线、一壳体及一橡胶垫,该电源连接线电性连接该光源;该壳体的材质优选为铝,其连接散热器,用以包覆光源、基板与光反射罩,并进一步包括一透明板,其材质优选为玻璃,设置在光源上方,以提供光线射出;该橡胶垫设置在壳体与散热器之间,用以提供该光源防水功能。 上述多数个照明模块以共面或不共面方式排列组装,优选为一弧状方式组装。上述照明装置还包括一环状框架,该多数个照明模块设置在该环状框架上。 上述第二端面优选为一矩形平面,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长边与相互平行的两个短边,该第一端面中心点延伸至第二端面长边的连线与第一端面中心轴之间的最小夹角大于或等于25度,小于或等于35度,且该第一端面中心点延伸至第二端面短边的连线与第一端面中心轴之间的最小夹角大于或等于30度,小于或等于60度。附图说明 图1A和图IB显示传统技术的半球形光反射罩的示意图; 图2A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非对称性光反射罩的示意图; 图2B显示图2A的侧视图; 图2C显示图2A的上视图; 图2D和图2E显示图2A的非对称性光反射罩使用于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图3A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梯形光反射罩的示意图; 图3B显示图3A的侧视图; 图3C显示图3A的上视图; 图4A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矩形光反射罩的上视图; 图4B显示图4A短边方向的侧视图; 图4C显示图4A长边方向的侧视图; 图5A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照明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5B显示图5A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显示图5A的光反射罩的示意图;以及 图7A和图7B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灯罩 11 :反射面 20 :反射片 21 :第一端面 22:第二端面 221 :长边 222 :短边 23 :路灯装置 24 :车用道路 25 :人行道路 5:照明模块 51 :光反射罩 511 :第一反射片 5111 :卡勾 512:第二反射片 5121 :卡槽 52 :光源 53 :基板 54 :散热器 55 :壳体 551 :透明板 56 :橡胶垫 57 :电源连接线 7:照明装置 71 :环状框架 Al:第一端面的中心轴 A2:第二端面的中心轴 h :照明装置设置的高度 Pl :第一端面中心点延伸至第二端面长边的连线 P2 :第一端面中心点延伸至第二端面短边的连线 wl :车用道路宽度 w2 :人行道路宽度 x、yl、y2:长度 9 :P1与A1之间的夹角 小:P2与A1之间的夹角 S :照明装置倾斜角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以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 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阅图2A至图2C,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非对称性光反射罩,图2B为图 2A的侧视图,图2C为图2A的上视图,其包括多数个反射片20,组合成一锥体结构;或由单 一反射片弯折成一锥体结构。该锥体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第一端面21及一第二端面22,其 中第一端面21用以设置光源,第二端面22则为一光出射端,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均为一开 放端,且第一端面21的中心轴Al及第二端面22的中心轴A2不重合。 上述第二端面为一矩形平面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长边221及相互平行的两个短 边222,该第一端面21的中心轴Al与该第二端面两个长边221的垂直距离分别为yl和y2, 且yl不等于y2,而第一端面中心轴与两个短边222的垂直距离均为x,两者相等。另请参 阅图2D和图2E,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非对称性光反射罩使用在照明装置23上,该照明装置一般 设置在车用道路24与人行道路25之间,车用道路的宽度wl加上人行道路的宽度w2等于 照明装置设置的高度h,即wl+w2 = h,两照明装置之间的间距为3h,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 为水平设置,但照明装置亦可设置为倾斜一角度S,此角度S优选为小于15度。在第一6端面的面积固定的情况下,控制yl和y2的长度即可控制路宽方向的光线角度,其中yl为 控制车用道路24 —侧的光线角度,而y2控制人行道路25 —侧的光线角度。通过此设计可 得到二相向性的光形分布,达到路面平均照度和光均匀度的需求。此外,亦可改变第一端面 21中心轴A1至第二端面22两个短边222的垂直距离,来控制路长方向的光线角度。 请参阅图3A至图3C,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梯形光反射罩,图3B为图3A 的侧视图,图3C为图3A的上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非对称性光反射罩的区别在于第一端面 21与第二端面22为一梯形平面。此梯形光反射罩的主要作用在于,当照明装置的灯头倾斜 一仰角S (S <15° )时,会有部分的光线超出需求照射区域,而为了提升灯具的使用效 率,通过此梯形光反射罩所呈现锥体结构的四个锥面,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反射罩,用以反射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其包括:至少一反射片,形成一锥体结构,该锥体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其中该第一端面用以设置该光源,该第二端面为一光出射端,且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的中心轴不重合或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光反射罩,用以反射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其包括至少一反射片,形成一锥体结构,该锥体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其中该第一端面用以设置该光源,该第二端面为一光出射端,且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的中心轴不重合或重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反射罩,其中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为一椭圆形、梯形、圆形、矩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反射罩,其中该第二端面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长边及相互平行的两个短边,该第一端面中心轴与该第二端面两个长边的垂直距离不相等,或与该第二端面两个短边的垂直距离不相等。4. 一种光反射罩,用以反射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其包括至少一反射片,形成一锥体结构,该锥体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其中该第一端面用以设置该光源,该第二端面为一光出射端,且该第二端面为一非矩形的四边形平面。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反射罩,其中该第二端面为一梯形平面。6.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光反射罩,其中该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第一端面,且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相互平行或不平行。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反射罩,其中该第一端面为一椭圆形、梯形、圆形、矩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且该第一端面为一开放端或一封闭端。8.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光反射罩,其中该反射片包括至少一扣合件,用以组接成一锥体结构。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反射罩,其中该至少一反射片包括一第一反射片及一第二反射片,该第一反射片具有至少一卡勾,该第二反射片具有对应该卡勾的至少一卡槽。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光反射罩,其中该光反射罩纵向的截面为一梯形平面。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光反射罩,其中该反射片的材质为铝或金属,该反射片表面具有一高反射材质,借由镀膜或涂布方式形成,该高反射材质为银或为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反射罩,其中该第二端面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长边及相互平行的两个短边,该第一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汉忠梁乃悦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