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梓平专利>正文

电热闷烧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1331 阅读:5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热闷烧锅,主要包括一带有电加热控制系统的外锅底座,盖置在外锅底座上的外锅盖,外锅中放置一陶瓷内锅,所述外锅盖为深凹的“U”状,以倒扣的形式与外锅底座相盖密合包裹内锅;能更好地防止高压热气流的流失,提高热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热闷烧锅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电热闷烧锅中,外锅大都由锅体和设在锅体上端的锅盖盖合而成,锅 体顶部与锅盖盖合处难免存在缝隙,由于热流上升对流,于锅体顶部易形成高压热气流,这 些高压气流会更容易地从这些缝隙中流失并带走热量,造成热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闷烧式电热锅,该结构具有由于外锅体顶部没有缝 隙而能更好地防止高压热气流的流失,提高热效。 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即包括一带有电加热 控制系统的外锅底座,盖置在外锅底座上的外锅盖,外锅中放置一陶瓷内锅,所述外锅盖为 深凹的U状,以倒扣的形式与外锅底座相盖密合包裹内锅。这样,在保温外锅内部上空就 不存在缝隙,热气流对流上升并形成高压高温气流时由于没有缝隙因而就会减少泄缝和流 失。 显然,由于盖体的盖身比较深,所以相对重量也就重,为了方便提携,外锅盖上端 顶部设有提把。 本技术优点在于深凹的U状外锅盖一旦与外锅体相盖合后在外锅内部上空 形成密闭空间,由于热气流上升时顶部没有缝隙,能有效地阻隔上升热气流的泄漏,阻滞热 流的外泄,延长热交换时间,进而提高热效能,增加闷烧效果。再者,由于外锅盖的盖身比较 深,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锅盖重量更重,这样盖合时盖缝就更为严密,且盖缝位于下端,更有 利于减阻热流的对流外泄,更节能。另外,由于外锅盖采用双层隔热结构,这样的结构更有 利于保温和闷烧,大大提高加热的均匀度,方便烹饪。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一外锅l,其由带有电加热控制系统及电磁加热线圈3的外锅底座8、可盖置在外锅底座8上的外锅盖5,上述外锅1中可放置一陶瓷内锅2,所述外锅盖5为深凹的U状,以倒扣的形式与外锅底座8相盖密合包裹内锅2。 使用时,当外锅盖5借助自身重量盖合在外锅底座8上时,外锅内部上空就不存在缝隙,这样,热气流对流上升并形成高压高温气流时由于没有缝隙,热气流往下压直至从盖隙7中泄露。这样就能大大地阻滞热气流的流失,延长热交换时间,提高热效,使内锅2的加热更均匀,优化闷烧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显然,由于外锅盖5的盖身比较深,所以相对重量也就较重,为了 方便提携,外锅盖5上端顶部设有提把4。 作为进一步的提高热效,可将外锅盖5设置成双层壁结构,中间为隔热层6。 显然,在实际应用中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非对本技术的 限制,相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主要创新精神和实施范围的情况 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技术的范 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来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闷烧锅,包括一带有电加热控制系统的外锅底座,盖置在外锅底座上的外锅盖,外锅中放置一陶瓷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盖为深凹的“U”状,以倒扣的形式与外锅底座相盖密合包裹内锅。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热闷烧锅,包括一带有电加热控制系统的外锅底座,盖置在外锅底座上的外锅盖,外锅中放置一陶瓷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盖为深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梓平
申请(专利权)人:陈梓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