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1、太阳能电池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其所利用的是清洁能源,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太阳能电池中,向光侧和背光侧通常会设置钝化减反层等功能膜层,一方面为了钝化缺陷,另一方面也需要获得较好的减反效果,以提升短路电流等。
3、但是已有的太阳能电池中,未考虑不同位置的绒面结构所需的钝化效果和减反射效果不同,造成要么钝化膜较厚影响了光吸收,要么钝化膜较薄影响了钝化效果,影响了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光伏组件,旨在解决太阳能电池中,在考虑绒面结构的基础上,钝化效果和减反射效果难以兼顾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
3、硅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硅衬底向光侧上的正面钝化减反层,和位于所述硅衬底背光侧上的背面钝化减反层;
4、所述硅衬底包括:向光面和背光面;所述硅衬底的向光面具有第一绒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硅衬底向光侧上的正面钝化减反层,和位于所述硅衬底背光侧上的背面钝化减反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绒面结构的顶角大于或等于79°,所述第一绒面结构的顶角小于7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绒面结构的平均顶角,大于或等于85°,所述第一绒面结构的平均顶角小于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衬底的向光面上,相邻的第一绒面结构的顶角的最大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硅衬底的背光面上,相邻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硅衬底向光侧上的正面钝化减反层,和位于所述硅衬底背光侧上的背面钝化减反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绒面结构的顶角大于或等于79°,所述第一绒面结构的顶角小于7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绒面结构的平均顶角,大于或等于85°,所述第一绒面结构的平均顶角小于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衬底的向光面上,相邻的第一绒面结构的顶角的最大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硅衬底的背光面上,相邻的第二绒面结构的顶角的最大差值的绝对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绒面结构包括:若干个第一类棱锥结构;所述第一类棱锥结构包括:锥面和锥顶;所述第二绒面结构包括:若干个第二类棱锥结构;所述第二类棱锥结构包括:锥面和锥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棱锥结构的锥面的起伏度,大于所述第二类棱锥结构的锥面的起伏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棱锥结构的锥面中,靠近其锥顶的第一子锥面的起伏度,大于所述第二类棱锥结构的锥面中,靠近其锥顶的第二子锥面的起伏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棱锥结构由下部和上部组成,所述下部为所述第一类棱锥结构中远离锥顶的部分,所述下部的高度为,所述第一类棱锥结构的高度的至少1/10,所述第一子锥面为:所述第一类棱锥结构的锥面中,所述上部对应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棱锥结构还包括:远离锥顶的底部轮廓线,所述第一类棱锥结构的宽度为所述第一类棱锥结构的底部轮廓线的最大内部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棱锥结构的锥面和所述第二类棱锥结构的锥面均具有分枝状纹理,所述第一类棱锥结构的锥面中的所述分枝状纹理的条数,多于所述第二类棱锥结构的锥面中的所述分枝状纹理的条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钝化减反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绒面结构上的第一部分,所述背面钝化减反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绒面结构上的第二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衬底的背光面具有非绒面结构,所述背面钝化减反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绒面结构上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非绒面结构上的第三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洪波,刘庆平,董广斌,丁超,张洪超,陈晨,徐新星,王燕增,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