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外送系统中构网型储能功角稳定性改进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正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提升,送端电网局部表现为低短路比、弱电网特征,大型新能源基地远距离外送时容易发生电压越限、宽频带振荡问题,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在新能源外送系统中配套储能设备可以全面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储能系统多采用跟网型方法接入电网,跟网型控制对电网呈现出电流源特性,可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独立解耦控制,功率响应速度快,但是其控制的稳定性严重依赖于并网锁相环pll的稳定性和性能,当送出电网系统较弱时,容易出现振荡甚至不稳定现象,特别的,在系统扰动期间,跟网型变流器被动响应系统的需求,对系统电压和频率的支撑作用有限。
3、通过在并网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控制策略中加入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可以模拟同步机的电压源特性,进而提高系统的主动支撑能力。基于构网型变流器的电化学储能通过控制内电势幅值和相角以改变功率,整体呈现电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外送系统中构网型储能功角稳定性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外送系统中包括:至少1个新能源设备以及1个构网型储能设备,所有设备通过公共的PCC接入电网,在系统中分散分布,且均可响应局部电网频率和电压的波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固有参数实时地计算所述新能源外送系统的转子相对角,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子相对角在预设转子相对角范围区间内时,角度偏差量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外送系统中构网型储能功角稳定性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外送系统中包括:至少1个新能源设备以及1个构网型储能设备,所有设备通过公共的pcc接入电网,在系统中分散分布,且均可响应局部电网频率和电压的波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固有参数实时地计算所述新能源外送系统的转子相对角,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子相对角在预设转子相对角范围区间内时,角度偏差量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将pcc点处与无穷大电网处的转子相对角δ作为输入量,经过双pi控制环节和限幅环节输出角速度偏差量δω,并将角速度偏差量δω添加到有功环节中;其中,在故障期间,若δ>δmax,则经双pi控制环节得到δω2=0,δω1<0,从而抑制转子相对角δ持续变大;若δ<δmin,则经双pi控制环节得到δω2<0,δω1=0,从而抑制转子相对角δ持续变小;δω1和δω2分别为经双pi控制环节得到的角度偏差量;δmax为预设转子相对角范围区间的最大值;δmin为预设转子相对角范围区间的最小值。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升,宋新立,郑超,戴汉扬,邓嘉卿,苏志达,徐希望,穆世霞,吕思卓,杨大业,姜静雅,宋瑞华,刘亚东,肖雄,万凯遥,吴国旸,郝韶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