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混合致裂器以及带该致裂器的钻孔致裂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853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3:04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混合致裂器以及带该致裂器的钻孔致裂构件,属于煤炭开采技术领域,包括安装件,混合致裂组件设置在安装件上,混合致裂组件包括开设在安装件上的孔腔,多个第一通孔沿孔腔的中轴线方向等间距环绕开设在安装件上,内管设置在孔腔中,多个导管沿孔腔的中轴线方向等间距环绕设置在内管与孔腔的内壁之间,旋转机构设置在安装件上,用于带动内管旋转,本技术利用内管运送二氧化碳、氮气,旋转机构带动支撑件旋转,使得内管上的导管与安装件上的第一通孔连通,气体从第一通孔喷出对煤体进行快速致裂,随后利用孔腔运送水,水从第一通孔喷出对煤体进行软化,有效扩大煤体内部裂缝空间,提高煤体内部弹性能的释放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煤炭开采,具体涉及一种气液混合致裂器以及带该致裂器的钻孔致裂构件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煤矿规模化深度开发面临“三高一扰动”和“石油气共采”的问题。煤体在高动态、高应力以及高压力的集中作用下,其内部容易聚集大量弹性能,伴随煤体采动等动静应力载荷的作用,煤体内部的弹性能突然释放将引发煤体破坏,往往导致重大灾难事故的发生。

2、在对煤体进行开采时,为了避免煤体内部的弹性能突然释放,常常采用水力压裂技术使煤体内部产生裂缝,预先对煤体内部蕴藏的大量弹性进行释放,从而实现煤炭安全开采。然而利用水对煤体进行压裂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导致煤体开采的成本较高。

3、目前,在对煤体进行致裂释放弹性能时,出现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二氧化碳、氮气进行致裂的方式,使得煤体内部产生裂缝,不仅能够避免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且降低煤体开采的成本。但是通过二氧化碳、氮气进行致裂时,一旦煤体内部产生裂缝后,裂缝只会向煤体内部继续延伸,而裂缝的宽度间隙则不会扩大,导致煤体内部产生的裂缝空间较小,煤体中的弹性能通过裂缝释放的速度较慢。在煤体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混合致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致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腔(2)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21),所述导管(5)远离所述内管(4)的一端伸入所述滑槽(21)中,所述导管(5)与所述滑槽(21)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通孔(3)靠近所述内管(4)的一端位于所述滑槽(2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混合致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孔腔(2)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致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4)靠近所述孔腔(2)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41),所述导管(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混合致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致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腔(2)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21),所述导管(5)远离所述内管(4)的一端伸入所述滑槽(21)中,所述导管(5)与所述滑槽(21)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通孔(3)靠近所述内管(4)的一端位于所述滑槽(2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混合致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孔腔(2)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致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4)靠近所述孔腔(2)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41),所述导管(5)远离所述安装件(1)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通孔(41)中,所述导管(5)与所述第二通孔(41)固定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致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支撑件(6),所述支撑件(6)同轴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斌邓广哲陈万胜蔚斐马亮高亮王育坤王守印
申请(专利权)人: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