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扫车用除尘系统、方法及清扫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47806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扫车用除尘系统、方法及清扫车,属于环卫清洗设备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吸尘组件、除尘组件、导风管道,以及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集尘腔、第二集尘腔及除尘腔;控制单元根据人机交互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风机实时调整负压抽吸强度;第一集尘腔与吸尘组件连通,对原始待除尘空气中的第一尘粒进行收集;所述除尘组件安装于除尘腔内,除尘组件的一侧与第一集尘腔连通,对第一含尘空气除尘后的第二含尘空气进行二次除尘,另一侧与第二集尘腔连通,对二次除尘得到的第二尘粒进行收集;除尘腔与导风管道连通,将二次除尘得到的第三含尘空气通过导风管道排至大气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级有效除尘,实现了除尘效率的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扫车用除尘系统、方法及清扫车,属于环卫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1、当前清扫车进行路面保洁的方式,多采用负压抽吸的技术路线,由于路面垃圾成分较为复杂,且灰尘等固体颗粒物占比较高,为控制风机出口的扬尘浓度,避免产生作业中的二次污染,因此需采取扬尘的相关抑制措施。

2、目前常采用的抑制扬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湿式的洒水降尘以及干式的过滤降尘。

3、湿式除尘存在以下不足:洒水喷雾降尘造成水资源的额外消耗,并且限制了设备单次作业续航时间,使用经济性较差;其次,对于大垃圾量、重污染区域,单纯的洒水喷雾已无法抑制清扫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无法有效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另外,对于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场景使用时,洒水喷雾的方式,易造成道面结冰,存在安全隐患。

4、相较于湿式除尘,干式除尘虽然适用范围更广、除尘效果也更好。然而,当前市场上干式除尘大多采用滤膜搭配脉冲除尘的方式,若要形成脉冲除尘,则需要气源、气包、气阀等等一系列元器件,系统较为复杂,故障风险比较高,部分厂家采用与底盘共用气源的方式,可能造成产品制动力不足的风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扫车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吸尘组件(1)、除尘组件、导风管道(2),以及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集尘腔(4)、第二集尘腔(5)及除尘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车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尘腔(4)与所述吸尘组件(1)对应的第一出尘口(7)相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一尘粒进行收集;所述除尘组件安装于所述除尘腔(6)的底部,且所述除尘组件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集尘腔(4)相连通的入尘口(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扫车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集检测组件,所述采集检测组件与所述吸尘组件(1)中对应设有的吸筒管道(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扫车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吸尘组件(1)、除尘组件、导风管道(2),以及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集尘腔(4)、第二集尘腔(5)及除尘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车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尘腔(4)与所述吸尘组件(1)对应的第一出尘口(7)相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一尘粒进行收集;所述除尘组件安装于所述除尘腔(6)的底部,且所述除尘组件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集尘腔(4)相连通的入尘口(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扫车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集检测组件,所述采集检测组件与所述吸尘组件(1)中对应设有的吸筒管道(10)相连接,用于收集并检测所述吸筒管道(10)内第一含尘空气的含尘浓度,并将所述含尘浓度反馈至所述人机交互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扫车用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安装于箱体(3)上,并位于所述吸尘组件(1)的上方,用于使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龙孙进张二华朱邦龙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