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偏置反射镜的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47800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偏置反射镜的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多个平面反射镜、中视场望远镜和多个阵列探测器。其中,多个平面反射镜置于中视场望远镜的前端,并以中视场望远镜光轴为中心轴对称偏置分布;平面反射镜所在平面与中视场望远镜光轴存在一定夹角,夹角的大小决定对应分视场的中心视场角;各平面反射镜对应分视场均共用中视场望远镜的口径;多个阵列探测器置于中视场望远镜中各分视场对应的成像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同时对多个视场进行观测,且能够避免传统分孔径或分波面多视场光学成像系统中各视场光通量减少的问题,为实现轻量化多视场光学成像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全天时自主天文导航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偏置反射镜的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1、星敏感器是一种高精度姿态测量敏感器,它以恒星作为观测目标,通过光学成像系统对星空成像,获得恒星的方向矢量和星对角距,再利用恒星在天球坐标的精确位置确定星敏感器载体的三轴姿态。星敏感器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强、可不依赖其他设备进行全自主导航的优点,已在卫星平台上得到广泛应用。

2、通常情况下,星敏感器在俯仰和偏航方向的测角精度很高,但滚转方向的测角精度较差,这主要是由于星敏感器在滚转方向的测角精度与视场内恒星的平均角距有关。单视场星敏感器的视场大小有限,视场内恒星的平均角距较小,因此单视场星敏感器的滚转角测量精度相对较差。

3、采用多视场星敏感器的结构布局可以使得观测到的星点来自于不同的视场,因此星光矢量在空间中分布更分散,有助于提高滚转角的测量精度。此外,对于全天时星敏感器而言,采用多视场探测技术可以增加白天亮背景条件下对恒星的探测概率。目前,多视场探测成像系统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多个独立光学探头的方案,每个视场在各自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偏置反射镜的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偏置反射镜的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像系统的分视场不小于2个,对应偏置平面反射镜的数目不小于2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偏置反射镜的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中视场望远镜的口径为D,半视场角为α,各分视场大小为β时,各偏置平面反射镜离中视场望远镜的距离均应大于,保证各分视场信号光光束均能覆盖中视场望远镜口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偏置反射镜的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偏置反射镜的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偏置反射镜的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像系统的分视场不小于2个,对应偏置平面反射镜的数目不小于2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偏置反射镜的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中视场望远镜的口径为d,半视场角为α,各分视场大小为β时,各偏置平面反射镜离中视场望远镜的距离均应大于,保证各分视场信号光光束均能覆盖中视场望远镜口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偏置反射镜的多视场共孔径光学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亮程欣廖志远陆恺立周靖淞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