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及体外血液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748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及体外血液循环装置,该传动机构包括:上盖、驱动装置、外转子和轴承座;上盖用于安装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泵头,上盖具有固定轴;外转子与驱动装置连接,外转子沿其轴线方向设置定位孔,定位孔被固定轴插入,外转子用于在被驱动装置驱动时旋转,并带动泵头内的内转子转动;轴承组设置于定位孔内,并套设于固定轴上,外转子和上盖通过轴承组同轴定位,并可相对转动。同现有技术相比,可保证外转子与上盖的同轴度,保证内、外转子在转动时的稳定性,可减小振动的产生,避免出现溶血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及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1、体外血液循环装置(也称为磁力驱动泵)主要由泵头、上盖、耦合机构、电机、上壳、外壳等几部分零件组成。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耦合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泵头外、泵头内的外磁耦合组件、内磁耦合组件。当电机通过带动外转子旋转时,外转子可借助外磁耦合组件和内磁耦合组件的耦合,进而驱动泵头内的内转子、与内转子连接的叶轮旋转,从而实现动力的无接触传递。

2、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在现有设计中,由于耦合机构、电机、上盖、上壳、外壳等部件还构成了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泵机、而泵机的外转子是直接安装在电机轴上的,由电机直接带动旋转,泵头安装在上盖上,通过上盖的定位结构实现定位。由于外转子与上盖之间没有直接定位,各自通过电机轴、上盖来分别定位,造成累积公差较大,进而使内、外磁耦合组件的同心度偏差增大,从而引起转动的不稳定和振动,因此,增加了溶血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及体外血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具有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上盖自所述上表面至所述下表面有部分朝远离所述上表面的方向凸出,使所述上盖形成第一侧壁、自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下表面的一端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底板,并使所述上表面形成可安装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泵头的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具有顶侧、与所述顶侧相对的底侧,所述外转子自所述顶侧至所述底侧有部分朝远离所述顶侧的方向凸出,使所述外转子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具有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上盖自所述上表面至所述下表面有部分朝远离所述上表面的方向凸出,使所述上盖形成第一侧壁、自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下表面的一端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底板,并使所述上表面形成可安装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泵头的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具有顶侧、与所述顶侧相对的底侧,所述外转子自所述顶侧至所述底侧有部分朝远离所述顶侧的方向凸出,使所述外转子形成第二侧壁、自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底侧的一端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底板,并使所述顶侧形成容置槽;所述第二底板还有部分朝远离所述顶侧的方向凸出,形成与所述第二底板同轴固定的定位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的所述顶侧有部分朝远离所述底侧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具有可围成环形空间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耦合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外转子的所述顶侧的外固定环、若干设置于所述外固定环的内侧面的第一磁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所述下表面朝远离所述上表面的方向由部分凸出,形成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隔开,形成可容纳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所述外磁耦合组件的环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波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外科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