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支护桩,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支护桩。
技术介绍
1、在河道混凝土防护施工过程中,针对一些土壤塌落度较大、土壤易流失以及河道两侧存在较高建筑的河道段,会采用支护桩对河道进行防护,避免河道堤岸出现塌陷、水土流失等现象。
2、现有的支护桩在应用的,为了提高相邻支护桩之间的连接的紧密性,多会分别设置凹凸结构来实现相邻支护桩之间的拼接,然而此类凹凸结构在应用的过程中,无法合理的适配河道弯曲段。
3、进一步的现有支护桩临水面多为光滑的状态,在阳光照射的情况下无法形成有效阴影,同时也不利于水体中固体物质依居桩体表面进行沉积,从而不利于河道所属环境下的动物、植物的藏身、生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生态支护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态支护桩。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生态支护桩,包括桩板、第一桩裙、第二桩裙,所述第一桩裙、第二桩裙设在桩板后表面中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桩裙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支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板(1)、第一桩裙(2)、第二桩裙(3),所述第一桩裙(2)、第二桩裙(3)设在桩板(1)后表面中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桩裙(2)、第二桩裙(3)、桩板(1)共同构成的端面呈π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1)、第一桩裙(2)、第二桩裙(3)及对接头(301)之间为一体式混凝土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1)、第一桩裙(2)、第二桩裙(3)及对接头(301)之间共同布设有钢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支护桩,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支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板(1)、第一桩裙(2)、第二桩裙(3),所述第一桩裙(2)、第二桩裙(3)设在桩板(1)后表面中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桩裙(2)、第二桩裙(3)、桩板(1)共同构成的端面呈π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1)、第一桩裙(2)、第二桩裙(3)及对接头(301)之间为一体式混凝土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尚,罗丹,刘晓冬,张嘉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皖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