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筋捆扎,特别涉及一种多工作臂协同工作运动规划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普及,高效、安全的自动化建造机器人,逐渐替代传统人工施工。其中,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使用自动捆扎机完成钢筋捆扎的施工方案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方案。目前的钢筋捆扎机多数只具备单个工作臂,其每次只能绑扎一个节点,且绑扎过程需要绑扎枪多次动作才能完成一个节点的绑扎,捆扎效率低。但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需捆扎点位数量庞大,单捆扎臂机器人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2、且现有送丝机构的送丝盘较小,可持续工作性不高,且部分采用绑扎枪绑扎,在绑扎过程中,扎丝容易松散,现有的送丝机构无法立即停止送丝,这样就会导致扎丝越来越多发生集聚甚至是缠绕等问题,严重影响绑扎枪的正常绑扎,因而现有的捆扎机器人还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工作臂协同工作运动规划方法,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作臂协同工作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臂协同绑扎机器人,所述多臂协同绑扎机器人包括至少一个绑扎机构(1),所述绑扎机构(1)上设有连续送丝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作臂协同工作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绑扎过程中,运动过程中,由于支撑横梁(5)与支撑横梁(5)之间,同一支撑横梁(5)上的工作臂存在碰撞风险,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实时检测支撑横梁(5)之间、工作臂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其中一者停止运动进入等待状态,当碰撞风险消除后,继续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作臂协同工作运动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作臂协同工作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臂协同绑扎机器人,所述多臂协同绑扎机器人包括至少一个绑扎机构(1),所述绑扎机构(1)上设有连续送丝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作臂协同工作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绑扎过程中,运动过程中,由于支撑横梁(5)与支撑横梁(5)之间,同一支撑横梁(5)上的工作臂存在碰撞风险,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实时检测支撑横梁(5)之间、工作臂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其中一者停止运动进入等待状态,当碰撞风险消除后,继续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作臂协同工作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存在两种状态,具体如下: (1)钢筋网平铺在整个捆扎机工作区域内,此时,采取面积划分法:首先将工作区域在x方向等分为两个区域,再将两区域各自在y方向等分为三个子区域,即将区域等分为六个子区域,比较各点位的x、y坐标和子区域区间范围,从而将点位列表划分为六个子列表,并各自对应一个工作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作臂协同工作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对绑扎机构(1)坐标偏差进行微调补偿的具体方法如下: 假设捆扎机上设有6个工作臂,分别为w1、w2、w3、w4、w5、w6,其中w1、w2、w3设置于同一支撑横梁xa上,w4、w5、w6设置于另一支撑横梁xb上,各工作臂上安装有两组驱动机构,分别实现y、z轴方向运动,其中,工作臂w1、w3、w4和w6另安装有微调轴驱动电机,记为c轴,其运动方向同x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作臂协同工作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扎机构(1)工作捆扎过程中捆扎头运动轨迹呈s形,即捆扎头沿y正向捆扎某一列点位完成后,在捆扎下一列点位时,则沿y负向运动,点位处理完成后,将各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凡,樊留群,刘国威,贺成效,肖阳,赵原,刘迎,周咏朝,董兴涛,马立峰,王鹏,陈灿,
申请(专利权)人:济客筑科技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