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639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冷却组件,车身覆盖件上设有格栅进风口;冷却组件包括冷凝器、的散热器、引风动力件;冷凝器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散热器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冷却组件沿前后方向的前侧的表面设有进风面,进风面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进风面的下端较上端更靠近车架的前侧;车身覆盖件上设有大灯组件,大灯组件位于格栅进风口的上方;大灯组件与冷却组件之间具有积热区,格栅进风口与冷却组件之间设有散热区;进风面用于将气流至少部分引导至积热区。倾斜设置冷凝器、散热器和进风面,能够在紧凑的安装空间内实现合理布置,还能够引导适量气流至大灯组件后侧,提高总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1、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大部分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玩乐属性作为全地形车的一个亮点,深受大众喜爱,这就导致用户对整车的动力性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动力性的好坏与发动机的散热效率有直接关系;以及在酷热的天气享受驾驶快乐的同时,如果能够拥有一个凉爽的驾乘环境,同样可以进一步增加用户的驾乘体验。

2、但是这两项功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运行的过程中都需要从格栅进风口接收气流,从而带走自身系统内部的多余热量。用于实现车辆发动机散热的主要部件是散热器,用于实现驾乘环境降温的主要部件是冷凝器。

3、全地形车辆的内部安装空间比较紧凑,因此,通常还会存在部分部件在空间上对冷凝器和散热器的气流接收造成阻碍,如何在紧凑的安装空间内合理布置冷凝器和散热器,并尽可能的提高冷却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不仅能够在紧凑的安装空间内实现冷凝器和散热器的合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8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8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78°且小于等于8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定义垂直于所述车架前后方向的竖直平面为参考面;所述冷凝器上设有第一进风区,所述散热器上设有第二进风区,所述第一进风区和所述第二进风区沿前后方向在所述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8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8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78°且小于等于8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定义垂直于所述车架前后方向的竖直平面为参考面;所述冷凝器上设有第一进风区,所述散热器上设有第二进风区,所述第一进风区和所述第二进风区沿前后方向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投影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前侧,所述第二进风区与所述散热区沿前后方向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梦康丁冬李而明李玉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