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后新专利>正文

水稻稻瘟病的化学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46012 阅读:5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稻瘟病的化学防治方法。具体是采用下述药物喷洒防治:所使用的药物是: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25-30g;或2%春雷霉素水剂每亩90g;或稻瘟灵乳油150毫升/亩。施药方法和时间为:喷洒,水稻破口至始穗期第1次用药,如雨水较多齐穗期第2次用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的上述药物低毒,残留小,防治效果好,基本可控制水稻稻瘟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际一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具体是一种。
技术介绍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 50% ,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 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其 发病原因大都是因施用的有机肥未充分腐熟;或施用氮肥过多或过迟,植株生长过嫩,抗病 性降低;或栽培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虫害严重;或管理粗放,田间及四周田埂杂草丛生 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采用下述药 物喷洒防治 所使用的药物是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25-30g ;或2%春雷霉素水剂每亩 90g ;或稻瘟灵乳油150毫升/亩; 施药方法和时间为喷洒,水稻破口至始穗期第1次用药,如雨水较多齐穗期第2 次用药。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的上述药物低毒,残留小,防治效果好,基本可控制水稻稻瘟病。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1、使用的药物是 水稻破口至始穗期第1次用药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30g/亩; 齐穗期第2次用药稻瘟灵乳油150毫升/亩。 2、方法使用的工具是背负式机动弥雾机,第一次喷药时应注意躲开水稻开花 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露水干后或者下午三点以后喷药为宜,以避免影响水稻授粉。 喷药后8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进行补喷。喷药时,操作者应该根据风向决定行走方向,行走 方向尽可能和风向垂直,而且喷药方向要和风向一致,就是当风从身体右边吹来时,喷管要 弯过身前,喷口呈水平状态向左侧喷射;当风从身体左边吹来时,喷管顺右侧方向呈水平状 态喷射。操作者田间行走速度每分钟应保持75步,每步0. 5 0. 6米,14升药液可喷两亩 地(可按此进行药液配比)。要做到均匀喷药,不要漏喷或重喷。严禁将喷口对向人畜。单 人连续工作时间不要过长,应两个人轮换作业。 因雨水较大,齐穗期又第2次用稻瘟灵乳油150毫升/亩喷施。 由于稻瘟病病菌孳生在叶背,因此打药时,注意采取侧喷(喷头侧向)的办法,尽量让药液接触叶背。而颈瘟预防,则要采取侧喷与下喷即喷头向下相结合的办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稻瘟病的化学防治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下述药物喷洒防治:    所使用的药物是: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30g/亩;或2%春雷霉素水剂90g/亩;或稻瘟灵乳油150毫升/亩;    施药方法为喷洒,水稻破口至始穗期第1次用药,如雨水较多齐穗期第2次用药。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水稻稻瘟病的化学防治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下述药物喷洒防治所使用的药物是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30g/亩;或2%春雷霉素水剂90g/亩;或稻瘟灵乳油150毫升/亩;施药方法为喷洒,水稻破口至始穗期第1次用药,如雨水较多齐穗期第2次用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稻瘟病的化学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后新
申请(专利权)人:黄后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