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防护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049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25
本技术公开了线缆防护领域的一种线缆防护套管,包括下半管、上半管和连接机构,所述上半管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半管顶部,所述上半管外侧壁的前后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上安装座,该线缆防护套管,在进行安装时,利用内六角扳手转动转动盘,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利用限位杆的限制,在双向螺纹杆转动时,带动移动板相互靠近,使得固定柱退出固定孔内部,从而解除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的连接,将上半管拆卸,之后将线缆放置于下半管内部的夹板中,之后将上半管安装,反转转动盘,重新固定,从而避免将线缆穿过防护套管,使得安装省时省力,提升安装效率,且避免穿线产生的摩擦造成线缆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缆防护,具体为一种线缆防护套管


技术介绍

1、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在线缆铺设时,为了对线缆进行防护,通常在线缆外侧套接防护套管,以此来保护电缆,防止电缆受损。

2、目前的防护套管安装时,大多是将线缆从防护套管的端部逐渐穿入防护套管中,而线缆的长度较长,在穿入防护套管时,十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线缆穿入过程中容易与防护套管产生摩擦,造成磨损,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线缆防护套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防护套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目前的防护套管安装时,由于线缆的长度较长,在穿入防护套管时,十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容易因摩擦造成线缆磨损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防护套管,包括下半管、上半管和连接机构,所述上半管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半管顶部,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上安装座、双向螺纹杆、转动盘、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防护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半管(100)、上半管(200)和连接机构(300),所述上半管(20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300)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半管(100)顶部,所述连接机构(300)包括上安装座(310)、双向螺纹杆(320)、转动盘(330)、限位杆(340)、移动板(350)、固定柱(360)、下安装座(370)和固定孔(380),所述上半管(200)外侧壁的前后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上安装座(310),所述上安装座(310)内腔前后侧的中部贯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320),所述双向螺纹杆(320)前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30),所述上安装座(310)内腔前后部顶部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防护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半管(100)、上半管(200)和连接机构(300),所述上半管(20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300)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半管(100)顶部,所述连接机构(300)包括上安装座(310)、双向螺纹杆(320)、转动盘(330)、限位杆(340)、移动板(350)、固定柱(360)、下安装座(370)和固定孔(380),所述上半管(200)外侧壁的前后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上安装座(310),所述上安装座(310)内腔前后侧的中部贯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320),所述双向螺纹杆(320)前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30),所述上安装座(310)内腔前后部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40),所述双向螺纹杆(320)外侧通过螺纹对称螺接有移动板(350),前后部所述移动板(350)相互远离侧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60),所述下半管(100)外侧壁的前后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下安装座(370),所述下安装座(370)内腔前后侧的中部开设有固定孔(3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防护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管(100)顶部左右侧的中部开设有定位槽(110),所述上半管(200)底部左右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条(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防护套管,其特征在于: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长浩
申请(专利权)人:涛石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