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声制冷机制冷单元级间耦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012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声制冷机制冷单元级间耦合装置,其中,热声制冷机制冷单元包括第一主换热器、第一回热器、第一低温换热器、第一脉管和第一次换热器,第一低温换热器中设有分隔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还包括第二回热器、第二低温换热器、第二脉管和第二次换热器,第一主换热器、第一回热器、第一低温换热器中所设第一换热通道、第一脉管和第一次换热器依次连通,且其中通入第一气体振动工质,第一低温换热器中所设第二换热通道、第二回热器、第二低温换热器、第二脉管和第二次换热器依次连通,且其中通入第二气体振动工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气体直接耦合的方式,降低了整体热阻,提升了整体换热效率和整机的效率,同时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声制冷,尤其涉及一种热声制冷机制冷单元级间耦合装置


技术介绍

1、热声驱动脉管制冷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更低的制冷温度以及在多温度位提供冷量,多级脉管制冷机应运而生。对于多级脉管制冷机,不可避免地必须考虑级间耦合方式问题。

2、根据各级回热器与相应脉管的热端温度,多级脉管制冷机有等温边界和非等温边界两种布置方式。采用等温边界布置方式的低温级脉管热端的小孔和气库以及双向进气阀需置于真空腔内,导致真空密封以及小孔阀和双向进气阀调节的困难。并且,在等温边界布置方式中,低温级脉管热端小孔产生的热量必须由上一级的制冷量来补偿,造成上一级的热负荷过分增大,需要附加制冷量,致使热力学效率降低。非等温边界布置方式唯一存在的问题是低温级的脉管具有很大的温度梯度,必须采用较长的低热导率的薄壁管制作脉管才能有效抑制由于热传导而从室温端向低温端的热流。

3、另一方面,根据回热器的级间连接方式,多级脉管制冷机又可分为气体耦合型与热耦合型两种。气体耦合型作为传统的多级脉管制冷机布置方式由于各级间气流连通,相互影响,导致气体耦合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声制冷机制冷单元级间耦合装置,包括第一主换热器(1)、第一回热器(2)、第一低温换热器(3)、第一脉管(4)和第一次换热器(5),第一低温换热器(3)中设有分隔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还包括第二回热器(6)、第二低温换热器(7)、第二脉管(8)和第二次换热器(9),第一主换热器(1)、第一回热器(2)、第一低温换热器(3)中所设第一换热通道、第一脉管(4)和第一次换热器(5)依次连通,且其中通入第一气体振动工质,构成一级脉管制冷单元(10),第一低温换热器(3)中所设第二换热通道、第二回热器(6)、第二低温换热器(7)、第二脉管(8)和第二次换热器(9)依次连通,且其中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声制冷机制冷单元级间耦合装置,包括第一主换热器(1)、第一回热器(2)、第一低温换热器(3)、第一脉管(4)和第一次换热器(5),第一低温换热器(3)中设有分隔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还包括第二回热器(6)、第二低温换热器(7)、第二脉管(8)和第二次换热器(9),第一主换热器(1)、第一回热器(2)、第一低温换热器(3)中所设第一换热通道、第一脉管(4)和第一次换热器(5)依次连通,且其中通入第一气体振动工质,构成一级脉管制冷单元(10),第一低温换热器(3)中所设第二换热通道、第二回热器(6)、第二低温换热器(7)、第二脉管(8)和第二次换热器(9)依次连通,且其中通入第二气体振动工质,构成二级脉管制冷单元(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脉管制冷机单元(10)与所述二级脉管制冷机单元(11)的耦合方式为共用第一低温换热器(3)的直接耦合方式,所述第一低温换热器(3)的固体部分将所述一级脉管制冷机单元(10)中的气体与所述二级脉管制冷机单元(11)中的气体隔开,实现一级脉管制冷机单元(10)对所述二级脉管制冷机单元(11)进行预冷的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声制冷机制冷单元级间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三级、四级、五级或六级脉管制冷机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声制冷机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慧芳严梦羽姜一帆张凌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