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结构、吸能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977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20
本技术涉及汽车防撞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吸能结构、吸能装置及汽车,包括平行设置并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三个型腔,所述型腔为内部空心的矩形壳体结构;其中,沿所述型腔的延伸方向上,两端的两个所述型腔的端部超出中间的一个所述型腔的端部;两端的两个所述型腔超出中间的一个所述型腔的部分为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的四个侧棱分别具有外侧倒角,所述连接部分的四个内角分别具有内侧倒角。本技术有效减少后续通过压合工艺对型腔中的侧棱进行压合之后形成的连接板的表面的凸起大小,相应提高吸能装置在压合工艺后的平面度,以提高与汽车的其他零配件的匹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防撞,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能结构、吸能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1、吸能装置例如吸能盒与汽车的防撞梁横梁配合通常安装于汽车的前端,用于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以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的方式,以减轻碰撞对乘客的冲击。

2、在现有的吸能装置的加工工艺中,一般先对具有三个型腔的型材,切除位于中间的型腔的部分结构,随后通过压合工艺,分别对另外两个型腔进行展平以形成间隔排列的两个连接板,这两个连接板用于连接防撞梁横梁;但是由于在压合工艺中,每个型腔中相邻两个相交的侧板如果设计不当,就会导致两个侧板相交形成的侧棱在压合后并不平整,进而导致压合后形成的连接板表面存在具有凸起的棱边,该棱边会直接影响到连接板与防撞梁横梁的装配效果;并且,由于压合工艺无法去除具有凸起的棱边,则需要增加额外的工序例如铣削以将棱边去除,这样又会增加产品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吸能装置与汽车的零配件的装配效果。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吸能结构,包括平行设置并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并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三个型腔(1),所述型腔(1)为内部空心的矩形壳体结构;其中,沿所述型腔(1)的延伸方向上,两端的两个所述型腔(1)的端部超出中间的一个所述型腔(1)的端部;两端的两个所述型腔(1)超出中间的一个所述型腔(1)的部分为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的四个侧棱(11)分别具有外侧倒角(14),所述连接部分的四个内角(13)分别具有内侧倒角(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倒角(14)通过对所述侧棱(11)进行倒斜角作业以形成,所述倒斜角作业中切除部位满足如下公式一:>

3.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并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三个型腔(1),所述型腔(1)为内部空心的矩形壳体结构;其中,沿所述型腔(1)的延伸方向上,两端的两个所述型腔(1)的端部超出中间的一个所述型腔(1)的端部;两端的两个所述型腔(1)超出中间的一个所述型腔(1)的部分为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的四个侧棱(11)分别具有外侧倒角(14),所述连接部分的四个内角(13)分别具有内侧倒角(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倒角(14)通过对所述侧棱(11)进行倒斜角作业以形成,所述倒斜角作业中切除部位满足如下公式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斜角作业中切除部位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倒角(15)通过对所述侧棱(11)进行内倒角作业以形成,所述内侧倒角(15)满足如下公式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章伟李艳辉苏孝鹏陶志军李长顺
申请(专利权)人:敏实汽车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