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中开型水泵转子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840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中开型水泵转子的支撑结构,包括由泵体、泵盖组成的泵本体,在泵体、泵盖的两端部对应设有安装轴承的凹腔,支撑转子的轴承位于凹腔内,凹腔由固定在泵体、泵盖上的端盖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在产品设计时,不再将水泵的转子支撑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考虑,将原来轴承体所具有的功能,如支撑、冷却、润滑集中在泵本体上作为泵本体的一部分进行设计,并与泵本体一同铸造、加工完成,从而实现轴承体与泵本体一体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以下优点:泵的整体刚度提高,运行稳定性好;泵的振动、噪声减小;安装和运行维护成本降低;可节约水泵的安装面积。(*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卧式中开型水泵,具体涉及一种卧式中开型水泵转子 的支撑结构。 背景絲卧式中开型水泵是目前大量使用的一种水泵,其转子的支撑结构如图l所示,包括泵体l,泵体l的两^Mii轴承压盖5装有轴承体2,轴承体 2内M轴承4,固定有叶轮8的主轴3由轴承4支撑,在轴承4与泵盖7 之间留有装酉江艺空间6。这种支撑结构基于冷热工艺方面的原因,通常 将安辯由承的轴承体2部件作为一个单独零件制造,^A轴承4后再与泵 体1联接装配,由此导致以下缺陷 一、由于泵体与轴承## (部件)分 开制造后再装配,使水泵鄉刚性體;二、由于加工积累體和装配误 差,使7jC泵的形位公差配合瞎况體,疲行状况变差;三、割牛数量增 加使水泵故障风险增加,运行维护困难加大,备品^(牛增加;四、轴承与 泵盖之间留有的装配工艺空间,使两支撑点的距离较大,影响主轴的受力 状况和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掛共一种可提高水泵整体刚性,改善主轴受力 状况的臣卜式中开型水泵转子的支撑结构。3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是:卧式中开型水泵转子的支撑结构, 包括由泵体、泵盖组成的泵本体,在泵体、泵盖的两端部对应设有安装轴 承的凹腔,支撑转子的轴承位于凹腔内,凹腔由固定在泵体、泵盖上的端 盖封闭。本技术的特点是,在产品设计时,不再将水泵的转子支撑作为一 个與虫的零件考虑,将原来轴承体所具有的功能,如支撑、冷却、润滑集 中在栗本体上作为栗本体的一部分进行设计,并与泵本体一同铸造、加工完成,从而实现轴承体与泵本体一体化的目的。 本技术结构简单,其优点为如下1、 泵的整体刚度提高,运行稳定性好。由于主要支撑部件由原 ^ 紧固件与泵体相连改为与泵体合为一体,其整体刚性自然大大提高。而且, 取消了为装配而保留的工艺空间,使两支撑点的距离,,在同样的主轴 轴径时,轴受力情况更好,使运行更稳定。2、 泵的振动、噪声减小。由于支撑位置与泵本,他位置一次加工完 成,^S形位公差精度大大提高,^it行更平稳、振动、噪声也随之降 低。3、 运行维护成本斷氐。由于M^了水泵割牛品种和数量,从而M^、了 水疲行故障率,延长了平均无故障时间,提高了运行效率,同时,还可 减少备品备件的损耗。4、 降低于一次安舰本。由于縮短了轴向尺寸,节约了水泵的安装面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卧式中开型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 M用本技术结构的卧式中开型水泵示意图。见图2,卧式中开型水泵转子的支撑结构,包括由泵体l、泵盖7组成 的泵本体,在泵体l、泵盖7的两端部对应设有安装轴承的凹腔9,转子装 有叶轮8的主轴3由轴承4支撑并位于凹腔9内,凹腔9由固定在泵体1、 泵盖7上的端盖11封闭,端盖11上设有油嘴10,在轴承内侧的泵体l、 泵盖7与主轴3之间设有油封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中开型水泵转子的支撑结构,包括由泵体、泵盖组成的泵本体,其特征是在泵体、泵盖的两端部对应设有安装轴承的凹腔,支撑转子的轴承位于凹腔内,凹腔由固定在泵体、泵盖上的端盖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中开型水泵转子的支撑结构,包括由泵体、泵盖组成的泵本体,其特征是在泵体、泵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山水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