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发电,尤其是一种新能源制氢多端口变换器及其能流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愈来愈大,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大量并入配电网并发展迅速。为了配合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与电网融合,对含有氢能的多端口变换器进行调控很有必要。当光伏大量接入配电网络中,对光伏出力进行消纳成为重要问题,通过利用光伏能源满足电网负荷的同时,将其运用到氢能生产“绿氢”,是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不同时段光伏出力不同,为含有氢能的多端口变换器综合调控带来了困难。因此,需要一种新能源制氢多端口变换器能流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制氢多端口变换器能流控制方法,通过对系统不同端口间不同的工作情况设置约束条件,使用遗传算法计算目标函数,对能量流动路径进行寻优,实现含有氢能多端口的能量流动优化路径选择。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新能源制氢多端口变换器,包括多个子模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制氢多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子模块,多个模块间叠加并联且共同连接在负载侧,各模块内的结构和器件完全相同,模块之间协同工作,单个模块有多个工作模式,不同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能量流动路径,各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根据能量输入端和端口输出端实际工况决定;每个子模块包括第一端口(1)、第二端口(2)和第三端口(3);第一端口(1)连接在高压绕组左侧,第二端口(2)和第三端口(3)连接在高压绕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制氢多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1)包括电容V1、开关管S11、开关管S21、开光管S31、开关管S41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制氢多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子模块,多个模块间叠加并联且共同连接在负载侧,各模块内的结构和器件完全相同,模块之间协同工作,单个模块有多个工作模式,不同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能量流动路径,各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根据能量输入端和端口输出端实际工况决定;每个子模块包括第一端口(1)、第二端口(2)和第三端口(3);第一端口(1)连接在高压绕组左侧,第二端口(2)和第三端口(3)连接在高压绕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制氢多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1)包括电容v1、开关管s11、开关管s21、开光管s31、开关管s41和电感ls1;光伏板(4)输出端、电容v1输入端与开关管s11、s31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管s11发射极与开关管s21集电极连接,所述开关管s31发射极与开关管s41集电极连接,光伏板(4)输入端、电容v1输出端与开关管s21、s41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感ls1一端与开关管s11发射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高压绕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制氢多端口变换器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2)包括电容v2、开关管s12、开关管s22、开光管s32、开关管s42和电感ls2;电网/负荷(5)输入端、储能(6)输入端、燃料电池(7)输入端、电容v2输入端与开关管s12、s32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管s12发射极与开关管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泽,郭小强,李梦泽,李闻植,章仕起,刁乃哲,弗拉基米尔·特兹亚,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