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可鉴别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II型以及自然重组毒株的引物探针组合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800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鉴别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毒株、基因II型毒株以及自然重组毒株的引物探针组合及其应用,所述引物探针组合包括针对非洲猪瘟病毒自然重组毒株B602L基因设计的第一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针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毒株CD2v基因设计的第二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针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I型毒株MGF360‑9L基因设计的第三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所述引物和探针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9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仅需一次qPCR扩增即可鉴别出待测样品是否为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或者基因II型毒株以及是否为非洲猪瘟病毒自然重组毒株。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检测效率高、时间短、成本低等优势,对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以及临床样品的快速、精准检测具有较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鉴别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毒株、基因ii型毒株以及自然重组毒株的引物探针组合及其应用,属于病毒检测。


技术介绍

1、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致命的病毒性疾病,该病具有高传染性、快速传播和100%病死率等特点,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非洲猪瘟于2018年首次传入我国,之后在国内迅速流行并持续蔓延。目前,非洲猪瘟疫病报道数量大幅度下降,但是该病已在我国定殖并造成了大面积的污染,疫病风险等级依旧很高。最早传入我国的非洲猪瘟病毒china/ln/2018/1、pig/hlj/18株、sy18株等均属于基因ii毒株,均有较高的致病性。2021年,国内再次报道了非洲猪瘟基因i型毒株的出现,hen/zz-p1/21株、sd/dy-i/21株等i型毒株均证实无红细胞吸附活性(had),这也是国内基因i型毒株最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学特性之一。202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首次报道了从河南、江苏、内蒙古三地送检的疑似非洲猪瘟阳性样品中分离获得共计三株遗传上高度同源的非洲猪瘟基因i型和ii型自然重组毒株。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鉴别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毒株、基因II型毒株以及自然重组毒株的引物探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探针组合包括针对非洲猪瘟病毒自然重组毒株B602L基因设计的第一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针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毒株CD2v基因设计的第二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针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I型毒株MGF360-9L基因设计的第三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探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异性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第一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第二特异性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5所示,第二探针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鉴别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毒株、基因ii型毒株以及自然重组毒株的引物探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探针组合包括针对非洲猪瘟病毒自然重组毒株b602l基因设计的第一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针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毒株cd2v基因设计的第二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针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i型毒株mgf360-9l基因设计的第三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探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异性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第一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第二特异性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5所示,第二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6所示;第三特异性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8所示,第三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9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探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的5’端标记荧光基团,3’端标记猝灭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物探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基团包括fam、hex和cy5;猝灭基团包括bhq1和bhq3。

5.一种鉴别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毒株、基因ii型毒株以及自然重组毒株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引物探针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东余良政王文强朱振邦文威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