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阻隔膜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3650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阻隔膜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红外阻隔膜层,包括钨青铜、ITO、ATO或AZO层构成的红外阻隔层;同时加入掺杂介质层,增强红外阻隔性能;最外层为保护层,使得薄膜有很好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得的膜层均匀,膜层质量稳定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红外阻隔膜层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久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红外阻隔膜层可制备在包括任何具有一定透过率的有机、无机材料基底上,其中制备在玻璃基底上得到红外阻隔玻璃可见光透过率可达到93%,该玻璃可进行异地钢化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薄膜,具体涉及一种红外阻隔膜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可见透明的红外阻隔膜是很多节能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功效是在确保大部分可见光透过的前提下,能有效阻挡红外热辐射,可应用在汽车车窗上,减少进入到汽车内的太阳光红外辐射,可使汽车在炎热的夏天也能保持舒适的温度。目前所使用的红外阻隔膜主要为镀银膜层,利用银层的红外反射性能,来实现阻隔红外热辐射的目的,但镀银膜层中的银容易氧化、硫化,使红外阻隔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一种红外阻隔膜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红外阻隔膜层耐高温、抗氧化,保持良好红外阻隔性能的时间久,可代替含金属银的红外阻隔膜,应用在汽车车窗、建材或保温材料中。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阻隔膜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透明基底表面的基础介质层、红外阻隔层、掺杂介质层和保护层,或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透明基底表面的掺杂介质层、红外阻隔层、掺杂介质层和保护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阻隔膜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透明基底表面的基础介质层、红外阻隔层、掺杂介质层和保护层,或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透明基底表面的掺杂介质层、红外阻隔层、掺杂介质层和保护层,所述红外阻隔层包括钨青铜层、氧化铟锡层、氧化锡锑层和氧化锌铝层中的一层或多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阻隔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阻隔层叠加使用,所述红外阻隔层由掺杂介质层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阻隔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阻隔层的厚度为10~5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阻隔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介质层包括氧化硅层、氮化硅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阻隔膜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透明基底表面的基础介质层、红外阻隔层、掺杂介质层和保护层,或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透明基底表面的掺杂介质层、红外阻隔层、掺杂介质层和保护层,所述红外阻隔层包括钨青铜层、氧化铟锡层、氧化锡锑层和氧化锌铝层中的一层或多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阻隔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阻隔层叠加使用,所述红外阻隔层由掺杂介质层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阻隔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阻隔层的厚度为10~5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阻隔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介质层包括氧化硅层、氮化硅层、氧化硅铝锆层、氧化铝层、氧化钛层和氧化铌层中的一层或多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红外阻隔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介质层的厚度为5~200n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彬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勒克斯光学薄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