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603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44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包括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相对布置在后浇带的顶部开口两侧,所述第一盖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L型板上,所述第一盖板遮挡在所述后浇带的顶部开口上方,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L型板上,所述第二盖板叠加在所述第一盖板的顶面上。本技术的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拆卸并周转使用,能够起到对后浇带的封堵作用,有效的避免了后浇带在浇筑前掉入废料、渗入雨水等风险,节省了大量人工返修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后浇带施工相关,具体涉及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


技术介绍

1、后浇带是一种防止现浇结构自身收缩或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变形和有害裂缝的施工工艺,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和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将混凝土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2、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后浇带的浇筑通常是在主体结构封顶之后,而在此过程中通过后浇带掉落的施工废料、工人在现场随手丢弃的垃圾填塞以及在雨季施工中产生的渗漏水现象都会影响工人的安全、后续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技术问题的一种或几种,提供了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包括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相对布置在后浇带的顶部开口两侧,所述第一盖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l型板上,所述第一盖板遮挡在所述后浇带的顶部开口上方,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l型板上,所述第二盖板叠加在所述第一盖板的顶面上。

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拆卸并周转使用,能够起到对后浇带的封堵作用,有效的避免了后浇带在浇筑前掉入废料、渗入雨水等风险,节省了大量人工返修的成本。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进一步,所述第一盖板的另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二l型板上。

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利用第一盖板对后浇带进行一次封堵。

7、进一步,所述第一l型板包括一体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l型板包括一体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均竖直布置且限位在后浇带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横向布置在后浇带两侧的上表面上。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垂直布置的支撑板和限位板,可以有效搭接限位在后浇带的侧壁以及后浇带混凝土的上表面上。

9、进一步,所述第一盖板为水平板,所述第二盖板为第三l型板,所述第三l型板包括一体垂直连接的第三限位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水平布置且叠放在所述第一盖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三限位板竖直布置且抵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上。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三l型板,可以保证第三支撑板的水平布置,可以实现第二盖板和第一盖板之间的有效叠加布置,实现对后浇带的有效封堵。

11、进一步,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一盖板的另一端端面之间间隔布置。

12、进一步,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一盖板另一端端面之间的间隔中。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第二螺栓与各个板件之间产生干涉。

14、进一步,所述第一盖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15、进一步,所述第二盖板的另一端端面与所述第一螺栓间隔布置。

16、进一步,所述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为一体结构的钢板。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稳定可靠,方便周转使用。

18、进一步,所述第二盖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l型板的上方。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第二盖板对后浇带进行加强封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相对布置在后浇带的顶部开口两侧,所述第一盖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L型板上,所述第一盖板遮挡在所述后浇带的顶部开口上方,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L型板上,所述第二盖板叠加在所述第一盖板的顶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另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二L型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板包括一体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L型板包括一体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均竖直布置且限位在后浇带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横向布置在后浇带两侧的上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为水平板,所述第二盖板为第三L型板,所述第三L型板包括一体垂直连接的第三限位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水平布置且叠放在所述第一盖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三限位板竖直布置且抵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一盖板的另一端端面之间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一盖板另一端端面之间的间隔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的另一端端面与所述第一螺栓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为一体结构的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L型板的上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相对布置在后浇带的顶部开口两侧,所述第一盖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l型板上,所述第一盖板遮挡在所述后浇带的顶部开口上方,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l型板上,所述第二盖板叠加在所述第一盖板的顶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另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二l型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板包括一体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l型板包括一体垂直连接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均竖直布置且限位在后浇带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横向布置在后浇带两侧的上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后浇带封堵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为水平板,所述第二盖板为第三l型板,所述第三l型板包括一体垂直连接的第三限位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生潘海杨晓宇张翰墨宋磊王亮陈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