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温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性端子、上盖组件、单体电池及大容量电池。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被应用于储能、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使用也受到关注。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和结构特性,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而且热量会逐渐增加,若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释放,该热量将会累积于电池中,造成电池温度不均匀,从而降低电池使用寿命,严重时电池的热平衡被破坏,进而引发电池的安全事故。
2、经研究发现,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极性端子位置处的温度是电池温度的最高处,若对电池极性端子处的热量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对电池进行散热,进而能够实现电池的有效温控。目前可采用以下方式对电池极性端子处的热量进行处理,在电池极性端子上增设传热管,传热管内具有导热介质,传热管与电池极性端子进行热交换,随后采用温控装置对传导的热量进行处理。上述传热管一般为金属管,与电池极性端子进行热交换时,需进行绝缘处理。
3、目前,一般在电池极性端子上设置绝缘层,实现传热管与电池极性端子之间的绝缘,但是,绝缘层的厚度较薄,容易脱落或容易被划破,存在绝缘不可靠的问题。或者,也可在电池极性端子上设置绝缘垫实现传热管与电池极性端子之间的绝缘,但是,绝缘垫在安装或搬运过程中,容易被划伤产生破损,同样也存在绝缘不可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电池温控系统中传热管与单体电池极性端子之间存在绝缘不可靠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极性端子、上盖组件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本技术提供一种极性端子,该极性端子包括导电柱体;所述导电柱体上设置有通槽或通孔,所述通槽的槽壁设置绝缘层,且绝缘层上设置绝缘套,或者,所述通孔的孔壁设置绝缘层,且绝缘层上设置绝缘套。
4、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为硬质氧化层,其厚度为20um~50um。
5、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为涂覆在通槽或通孔内的绝缘漆。
6、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套为导热塑料套或导热橡胶套,其厚度为0.1mm~0.5mm。
7、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套通过热缩的方式设置在具有绝缘层的导电柱体通槽或通孔内。
8、进一步地,所述通槽的断面呈c字形或u字形。
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上盖组件,其包括盖板本体和绝缘设置在盖板本体上的两个极柱,所述极柱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极性端子。
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包括筒体、上盖组件、下盖组件以及电极组件,所述上盖组件采用上述上盖组件。
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该大容量电池包括多个上所述的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并联,且各单体电池的气体区和电解液区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中空构件实现互通;传热管设置在各单体电池极柱的通槽或通孔内。
12、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大容量电池,该大容量电池包括外壳体、多个单体电池及极柱转接件;多个单体电池并排放置在外壳体内,该外壳体内设置有共享腔室,以使各单体电池的气体区和电解液区中的至少一个实现互通,外壳体顶部对应各单体电池的极柱开设有极柱孔;各个单体电池的极柱通过极柱孔与极柱转接件连接;所述极柱转接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极性端子,传热管设置在各单体电池的极柱转接件的通槽或通孔内。
13、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4、1.本技术提供一种极性端子,该极性端子在导电柱体安装传热管的通槽或通孔内同时设置绝缘层和绝缘套,以形成双绝缘;该种双绝缘的设置,使得传热管与单体电池极性端子进行热交换时,即使绝缘层或绝缘套中的一个产生损坏,传热管与单体电池极性端子之间还能保持可靠的绝缘性能,从而提升了单体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15、2.本技术提供的极性端子中,绝缘层为导电柱体通槽或通孔被氧化处理后形成的硬质氧化层,其厚度为20um~50um,该种结构的绝缘层不易失效,绝缘稳定性强。
16、3.本技术提供的极性端子中,绝缘层为导电柱体通槽或通孔内涂覆的绝缘漆,该种结构的绝缘层便于现场进行加工,加工步骤简单,加工成本较低。
17、4.本技术提供的极性端子中,绝缘套采用绝缘性能和导热性能均较佳的导热塑料套或导热橡胶套,同时,该绝缘套的厚度为0.1mm~0.5mm,该厚度使绝缘套具有优益的绝缘性能时还能保证良好的热传导性能。
18、5.本技术提供的极性端子中,绝缘套通过热缩的方式设置在具有绝缘层的导电柱体通槽或通孔内,该种方式能够使得绝缘套和导电柱体的通槽或通孔之间几乎无热传导间隙,使得绝缘套的热传导效果更佳。
19、6.本技术提供的极性端子中,通槽的断面呈c字形或u字形,以使传热管能够可靠的安装至通槽内。
20、7.本技术提供一种上盖组件以及单体电池,单体电池的极柱上的通槽或通孔具有双绝缘设置,使得其与传热管进行热交换时,安全性较好。
21、8.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该大容量电池包括多个并联的单体电池,传热管设置在各单体电池的极性端子上,以实现各单体电池温控时,传热管与各单体电池的极性端子实现可靠绝缘性能和良好的热交换性能。
22、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性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硬质氧化层,其厚度为20um~5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涂覆在通槽或通孔内的绝缘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为导热塑料套或导热橡胶套,其厚度为0.1mm~0.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通过热缩的方式设置在具有绝缘层的导电柱体通槽或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断面呈C字形或U字形。
7.一种上盖组件,包括盖板本体和绝缘设置在盖板本体上的两个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极性端子。
8.一种单体电池,包括筒体、上盖组件、下盖组件以及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采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盖组件。
9.一种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并联,且各单体电池的气体区和电解液区
10.一种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多个单体电池及极柱转接件;多个单体电池并排放置在外壳体内,该外壳体内设置有共享腔室,以使各单体电池的气体区和电解液区中的至少一个实现互通,外壳体顶部对应各单体电池的极柱开设有极柱孔;各个单体电池的极柱通过极柱孔与极柱转接件连接;所述极柱转接件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极性端子,传热管设置在各单体电池的极柱转接件的通槽或通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性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硬质氧化层,其厚度为20um~5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涂覆在通槽或通孔内的绝缘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为导热塑料套或导热橡胶套,其厚度为0.1mm~0.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通过热缩的方式设置在具有绝缘层的导电柱体通槽或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断面呈c字形或u字形。
7.一种上盖组件,包括盖板本体和绝缘设置在盖板本体上的两个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极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三学,常城,
申请(专利权)人:双澳储能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