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进华专利>正文

并联双层换热板式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146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并联双层换热板式反应器,它包括装配于外筒体中的内筒,内筒中设有触媒筐和设有电加热器的中心管,内筒中部设有一横向隔板,所述隔板将内筒分隔成上、下各自独立的触媒筐,各触媒筐底部的连接架上分别装配有有效数量的换热板,各换热板在内筒中平行排列,从换热板的上端口接进气总环管出口,下端口接升气管入口。换热板由两相同压痕的金属板构成,两金属板各周边间固连。由于将冷管换热改为换热板换热,各种压痕的换热板拼装在一起构成一组传热效率极高的换热器,可及时带走反应热,传热系数可增大3~5倍,增加了气体处理量,产量大幅增加,操作方便可行,制造安装方便,不受顶部封头大小限制,且具有低阻力、低电耗、自动装卸触媒的特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换热板式气固相催化反应装置。 技术背景为保证放热化学反应的连续进行,需不断移出反应热,以佳反应过程沿最 佳温度曲线进行。如曱醇生成反应为气固相可逆催化放热反应,其反应热的移 出有多种方式,其中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冷管型反应器,即边反应边移走热量, 以达到最佳反应速率,取得较满意的产量和转化率,并使反应器阻力达到最小 化。这种冷管型反应器的特点是,由于触媒容易老化、使用寿命短,因而在实 际生产中采用大量填装触媒,加大备用系数,以延长触媒更换周期,因而大大 增加了设备运行阻力和动力消耗,减少了塔的处理能力。但目前采用的冷管束 换热方式不仅其换热效率较低,触媒利用糸数小,同时,设备运行阻力大,投 资生产成本高,并具有制造、安装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板式气固相催化反应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 的缺陷。本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这种并联双层换热板式反应器它包括 装配于外筒体中的内筒,内筒中设有触媒筐和设有电加热器的中心管,其特征 在于所述内筒中部设有一横向隔板,所述隔板将内筒分隔成上、下各自独立的 触媒筐,各触媒筐底部的连接架上分别装配有有效数量的换热板,换热板的上 端口接进气总环管出口,换热板的下端口接升气管入口。所述换热板分别由两相同压痕的金属板构成,两金属板所对应的各周边间 固连,两金属板间的缝隙形成流体通道。所述换热板上的压痕为波紋状、线条状、折线状或鼓泡状,流体以曲折行进方式流过上述压痕的换热板时, 一方面加快了流体流速而大大提高了传热糸 数,同时又延长了流体通过的时间,不仅可使触媒层聚集的反应热及时由该换 热器换热板内的流体带走,同时使板内流体得到预热。所述换热板在筒体内平行排列或扇形排列,或根据其他工艺要求而设计成 各种形式的排列。所述上触^(某筐底部为 一锥形多孔板气体收集器,其下端的触媒卸出管穿过 下触媒箧后与一触媒出口套管相接。上层零米压板上设有与下层触媒箧相通的 触媒填装管,反应器顶部设有分别与上层触媒箧和下层触媒富相通的冷激副管 线,上层换热板经上层进气总环管相通的进气管接上层分气室,上层换热板气 体出口接上层升气管,通经上触媒层后依次经上层多孔板气体收集器、套管、上层气体出口套管、出口套管出反应器下部出口;下层换热板气体入口经下层 进气总环管依次上穿下层零米压板、隔板、上层多孔板气体收集器、上触媒筐 后与上层分气室相通的下层进气管相接,下层换热板气体出口经下层升气管通 经下触々某筐触々某层后依次经下层多孔板气体收集器和套管出反应器下部出口 。触媒卸出管最好位于内筒中心部位,触媒卸出管与触媒出口套管间螺紋连 接,触媒出口套管与下层多孔板气体收集器下端出口间接触配合,当需要卸出 触媒时,将触媒出口套管旋出,各触媒篋内的触媒可分别经触媒卸出管出口和 下层锥状多孔板气体收集器下端出口流出反应器,触媒出口套管底部设有一高 压气体调节阀,该阀用于调节两层气体流量。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①由于将原填装大量触々某的冷管型反应器分 隔为两上下并联的反应塔,即把塔下部原备用的触媒层加以利用,使得一塔作 两塔用,大大增加了触媒利用糸数,大幅降低了设备运行阻力,设备运行阻力 仅为原塔的1/8,同时大大降低了投资与生产成本。②由于换热元件由冷管换 热改为换热板换热,即将各种压痕的换热板拼装在一起构成一组传热效率极高 的换热器,可使触媒层聚集的反应热及时由该换热器内的流体带走,经实际测算,其总传热系数可增大3 5倍,大幅增加了气体处理量,使产量得到大幅增 加。③由于具有自动装、卸载触々某的功能,当需要卸出触+某时,可将触々某出口 套管旋出,从而快速卸出触媒,且操作方便可行,制造安装方便,不受顶部封 头大小限制,为当前甲醇反应器大型化开创了新途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在现有甲醇合成塔内筒15中设有触媒箧和设有电加热 器的中心管16,内筒15中部设有一横向隔板ll,隔板ll将内筒15分隔成上、 下各自独立的触媒筐22a、 22b,各触媒筐底部的连接架14、 4上分别装配有有 效数量的换热板5a、 5b,各换热板5a、 5b在内筒15中平行排列、扇形排列或 根据其他工艺要求而设计成各种形式的排列方式。换热板5a的上端口接上层进 气总环管8a的出口,换热板5a下端口接上层升气管17a入口;换热板5b的上 端口接下层进气总环管8b的出口,换热板5b的下端口接下层升气管17b入口。 换热板5a、 5b分别由两相同外型尺寸且相同压痕的金属板构成,两金属板所对 应的各周边间相互焊接固连,两金属板间留设的缝隙形成流体通道,换热板5a、 5b两端分别设流体出入口,换热板5a、 5b上的压痕为波紋状(或线条状或折 线状或鼓泡状)。上触媒筐22a底部为一锥形多孔板气体收集器12,其下端的触媒卸出管6 穿过下触媒筐2孔后与一触媒出口套管25相接。触媒卸出管6位于内筒15中 心部位,触媒卸出管6与触媒出口套管25采用螺紋连接,触媒出口套管25与 下层多孔板气体收集器2下端出口间接触配合,触媒出口套管25设有一高压气 体调节阀26。上层零米压板9a上设置一与下层触媒筐24b相通的触媒填装管23,外筒1顶部设有分别与上层触媒筐22a相通的冷激副管线21a和与下层触 媒筐相通的冷激副管线21b,上层换热板5a经与上层进气总环管8a相通的进 气管19接上层分气室20,上层换热板5a气体出口经由上升管17a通经上触媒 筐22a入触媒层后依次经上层多孔板气体收集器12、上层气体出口套管7、气 体出口管3后出反应器下部气体出口;下层换热板5b气体入口经下层进气总环 管8b与依次上穿下层零米压板9b、隔板ll、上层多孔板气体收集器12、上触 媒筐22a后与上层分气室20相通的下层进气总管18相接,下层换热板5b气 体出口依次由下层升气管17b、下层分气室IO、通经下触媒筐22b入下层触媒 层后依次经下层多孔板气体收集器2和套管25出反应器下部气体出口 26。触媒卸出管6位于内筒15的中心部位,触媒卸出管6与触媒出口套管25 间螺紋连接,触媒出口套管25与下层多孔板气体收集器2下端出口间接触配合, 当需要卸出触媒时,将触媒出口套管25旋出,各触媒筐内的触々某可分别经触媒 卸出管25出口和下层锥状多孔板气体收集器2下端出口流出反应器,触媒出口 套管25底部设有一高压气体调节阀26,该阀用于调节两层气体流量。设备运行时,冷气由外筒1的上部气体进口入反应器,经内筒15、外筒1 间的环隙预热后由冷气进气管13经装有电加热器的中心管16加热气体升温还 原触々某后进入上层分气室20,然后分别流入上层进气总管19和下层进气总管 18,再分别经环管8a、 8b进入各层的换热板5a、 5b,冷气与床层换热后,换 热板5a、 5b内冷气温度升高,再分别经上、下层升气管17 a和17 b后入触媒 层,反应后的曱醇气依次分别经由气体收集器12和2、套管7和25、气体出口 管3和套管25后流出反应器。除上述曱醇合成塔实施例外,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或一般技术人员还可将 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联双层换热板式反应器,它包括装配于外筒体(1)中的内筒(15),内筒(15)中设有触媒筐和设有电加热器的中心管(1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5)中部设有一横向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内筒(15)分隔成上、下各自独立的触媒筐(22a,22b),各触媒筐底部的连接架(14,4)上分别装配有有效数量的换热板(5a,5b),换热板(5a,5b)的上端口接进气总环管出口,换热板(5a,5b)的下端口接升气管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进华刘金成林美莉赵素峰
申请(专利权)人:钱进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