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天线阵列、天线模组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天线阵列、天线模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035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阵列、天线模组及车辆。天线阵列包括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所述第二天线单元设置有至少三个,所有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围绕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设置在所有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中心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天线单元和至少三个第二天线单元形成N+1的天线阵列,实现车辆前后左右的全向覆盖,满足对外部较远距离的全向覆盖,能够减少锚点数量,降低了UWB成本及节省安装空间,能够实现单锚点大范围二维精度定位及小范围三维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线,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阵列、天线模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数字钥匙的车端架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侧重点进行调整。不同的uwb锚点数量与安装构型会使最终呈现效果有明显差异。目前主要采用的构型是“车外4+车内1”构型与“车外0+车内4“构型。

2、“车外4+车内1”构型中,车外的uwb锚点一般布置在前后保险杠的两侧,车内锚点布置在中控位置。此种构型的uwb由于车内只有一个uwb锚点,只能实现0维至1维的定位,也就是存在性感知(是否存在)和单一线性位置定位(前后座)。

3、“车外0+车内4”构型,是在车内的座舱区安装4个uwb锚点,一般安装位置是在b柱两端和前后挡风玻璃的中上位置。相较于“车外4+车内1”构型,车内4个uwb锚点能够实现车内二维定位。但此构型在外部较远距离的性能不如“车外4+车内1”构型。

4、可见,现有的uwb多锚点构型中锚点数目较多,且不能同时满足车内外及较远距离全向覆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uwb多锚点构型不能同时满足车内外及较远距离全向覆盖的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天线阵列、天线模组及车辆。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阵列,包括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所述第二天线单元设置有至少三个,所有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围绕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设置在所有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中心处。

3、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为板状,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为板状,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每一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中心距相等。

4、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中心与至多一个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5、可选地,所有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围绕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均匀分布。

6、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辐射主体,所述第一辐射主体用于电连接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7、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辐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或者所述第二表面上。

8、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主体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和第三辐射部,所述第二辐射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三辐射部之间,所述第三辐射部更为靠近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9、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三辐射部为四边形,所述第二辐射部为半圆形且朝向所述第三辐射部拱起。

10、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部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及第三侧边,所述第二侧边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之间,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相对设置;

11、所述第二辐射部具有第四侧边及第五侧边,所述第三辐射部具有第六侧边、第七侧边和第八侧边,所述第六侧边和所述第八侧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七侧边连接在所述第六侧边和所述第八侧边之间;

12、所述第四侧边为弧形且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六侧边之间,所述第五侧边为弧形且连接在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八侧边之间。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二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辐射主体,所述第二辐射主体用于电连接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辐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或者所述第四表面上。

15、可选地,所述第二辐射主体包括第四辐射部、第五辐射部和第六辐射部,所述第五辐射部连接在所述第四辐射部和所述第六辐射部之间,所述第六辐射部更为靠近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16、可选地,所述第四辐射部和所述第六辐射部为四边形,所述第五辐射部为半圆形且朝向所述第六辐射部拱起。

17、可选地,所述第四辐射部具有第九侧边、第十侧边及第十一侧边,所述第十侧边连接在所述第九侧边和所述第十一侧边之间,所述第九侧边和所述第十一侧边相对设置;

18、所述第五辐射部具有第十二侧边及第十三侧边,所述第六辐射部具有第十四侧边、第十五侧边和第十六侧边,所述第十四侧边和所述第十六侧边相对设置,所述第十五侧边连接在所述第十四侧边和所述第十六侧边之间;

19、所述第十二侧边为弧形且连接在所述第九侧边和所述第十四侧边之间,所述第十三侧边为弧形且连接在所述第十一侧边和所述第十六侧边之间。

20、可选地,所述天线阵列还包括底板,所述第一基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基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21、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卡脚,所述第二天线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卡脚;

22、所述第一卡脚安装在所述第一过孔中,所述第二卡脚安装在所述第二过孔中。

23、可选地,所述第一卡脚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加强层,所述第二卡脚上设置有第二焊接加强层;

24、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覆铜层,所述第一焊接加强层和所述第二焊接加强层焊接于所述覆铜层。

25、可选地,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所述第一传输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辐射主体,所述第一传输线的另一端适于通过所述覆铜层电连接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26、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辐射主体,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另一端适于通过所述覆铜层电连接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27、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壁上具有第一金属层以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和所述覆铜层;

28、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壁上具有第二金属层以电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线和所述覆铜层。

29、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模组,包括如前所述的天线阵列。

30、可选地,还包括外壳和有源板,所述天线阵列和所述有源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中。

31、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天线模组。

32、可选地,所述天线模组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顶上。

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阵列,通过第一天线单元和至少三个第二天线单元形成n+1的天线阵列,所有的第二天线单元围绕着第一天线单元,每一第二天线单元满足对外部较远距离的一定范围内的覆盖,通过所有的第二天线单元组合实现车辆前后左右的全向覆盖,可满足对外部较远距离的全向覆盖。第一天线单元受到周围的第二天线单元电磁场的影响,第一天线单元能够实现车辆前后左右的全向覆盖,满足对外部较远距离的全向覆盖。相对于多锚点方案,能够减少锚点数量,降低了uwb成本及节省安装空间,能够实现单锚点大范围二维精度定位及小范围三维定位,从而实现uwb钥匙、uwb活体、倒车雷达、一脚踢等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所述第二天线单元设置有至少三个,所有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围绕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设置在所有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中心区域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为板状,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为板状,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每一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中心距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中心与至多一个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围绕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均匀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辐射主体,所述第一辐射主体用于电连接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辐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或者所述第二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主体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和第三辐射部,所述第二辐射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三辐射部之间,所述第三辐射部更为靠近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三辐射部为四边形,所述第二辐射部为半圆形且朝向所述第三辐射部拱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及第三侧边,所述第二侧边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之间,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相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二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辐射主体,所述第二辐射主体用于电连接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辐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或者所述第四表面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主体包括第四辐射部、第五辐射部和第六辐射部,所述第五辐射部连接在所述第四辐射部和所述第六辐射部之间,所述第六辐射部更为靠近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辐射部和所述第六辐射部为四边形,所述第五辐射部为半圆形且朝向所述第六辐射部拱起。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辐射部具有第九侧边、第十侧边及第十一侧边,所述第十侧边连接在所述第九侧边和所述第十一侧边之间,所述第九侧边和所述第十一侧边相对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阵列还包括底板,所述第一基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基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卡脚,所述第二天线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卡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脚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加强层,所述第二卡脚上设置有第二焊接加强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所述第一传输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辐射主体,所述第一传输线的另一端适于通过所述覆铜层电连接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壁上具有第一金属层以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和所述覆铜层;

20.一种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阵列。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和有源板,所述天线阵列和所述有源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中。

2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0-21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模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组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顶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所述第二天线单元设置有至少三个,所有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围绕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设置在所有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中心区域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为板状,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为板状,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每一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中心距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中心与至多一个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围绕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均匀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辐射主体,所述第一辐射主体用于电连接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辐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或者所述第二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主体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和第三辐射部,所述第二辐射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三辐射部之间,所述第三辐射部更为靠近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三辐射部为四边形,所述第二辐射部为半圆形且朝向所述第三辐射部拱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及第三侧边,所述第二侧边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之间,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相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二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辐射主体,所述第二辐射主体用于电连接天线模组的有源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辐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或者所述第四表面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阵列,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漪成院波高正伟查海朋孙先富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