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的,特别是应用于车辆上的座椅的,尤其涉及一种座椅靠背、座椅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现代车辆正在向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其在功能性的丰富程度、智能化的拓展等方面显著区别于传统车辆。车辆内部日益成为区别于居住第一空间、工作第二空间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与该作为第三生活空间相匹配的即需要再车辆内部构建出大床模式,即前排座椅前移至极限并将前排靠背往后放平,与后排座垫衔接。该种大床模式能够在车内提供舒适伸展空间,能够适用于短途休息和长期露营睡觉。
2、现有车辆内的大床模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3、其一,只适用于轴距较大的车辆,而轴距较小的车辆在前排座椅靠背放倒后与后排座椅座垫将会出现干涉现象,无法实现齐平,影响用户体验。
4、其二,而想要实现前排座椅靠背往后放平并与后排座垫齐平,需要前排靠背高度上非常矮小,对座椅造型限制较大,且影响前排乘坐舒适性。
5、其三,上述技术只适用于分体式头枕造型,而一体式头枕造型风格的座椅则无法实现前排座椅靠背往后放平并与后排座垫齐平。
>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包括上靠背部、下靠背部、靠背连接部和第一锁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头枕部,所述头枕部连接设置于所述上靠背部,且所述头枕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靠背部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第一联动机构,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头枕部和所述第一锁定部连接;所述头枕部通过所述第一联动机构以自身相对于所述上靠背部的活动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锁定部的锁定和解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部具有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包括上靠背部、下靠背部、靠背连接部和第一锁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头枕部,所述头枕部连接设置于所述上靠背部,且所述头枕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靠背部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第一联动机构,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头枕部和所述第一锁定部连接;所述头枕部通过所述第一联动机构以自身相对于所述上靠背部的活动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锁定部的锁定和解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头枕部正常使用时相对于所述上靠背部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头枕部相对于所述上靠背部活动之后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部与所述上靠背部之间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头枕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靠背部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部与所述上靠背部之间的转动轴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以使所述头枕部相对于所述上靠背部作前后方向的转动;或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部与所述上靠背部平动,以使所述头枕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靠背部平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部与所述上靠背部之间滑动或者齿轮齿条啮合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部相对于所述上靠背部沿前后方向平动,或者沿左右方向平动,或者沿上下方向平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部包括头枕面套及泡沫总成、头枕内衬件、头枕骨架和头枕装饰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靠背部包括肩部面套及泡沫总成、肩部骨架、肩部内衬件和肩部装饰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靠背部包括背部骨架、背部面套及泡沫总成和背部上端装饰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连接部包括固定杆和第一导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靠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梦龙,孟圳,岳路长,李江,潘永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