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二次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839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雷达二次冷却装置,包括两只冷却供液装置,每只冷却供液装置包括均设于框架内的风机、换热器、电机、立式水泵,电机连接立式水泵,框架的外侧面内侧、背面内侧与底面内侧均设有带风机的换热器,框架的正面设有进风板,立式水泵、换热器、冷板相互连通,所述每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框架上的电机支架吊装电机以及水泵支架、水泵支板卧式吊装立式水泵;所述两只冷却供液装置分别对称吊装于冷板底面的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冷却供液装置的水铰链与雷达系统的电铰链相互独立,使用安全、稳定,且冷却供液装置由雷达旋转进风和风机吸风共同制冷,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适合高移动性能要求雷达冷却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种雷达冷却装置,具体说是一种高移动性能要求的雷达冷却使用的二次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雷达系统的电子组件一般采用液冷源装置对雷达内靠近电子组件的冷板进行冷 却,以确保电子组件运转的准确度和使用寿命。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雷达可分为固定式雷 达和移动式雷达,固定式雷达可外接大功率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不受结构、尺寸、重量等因 素限制,而移动式雷达系统要求机动性强,在结构和重量上要求比较严格,其配备冷却装置 为外置冷却装置,采用立式水泵立式安装在冷却装置内部,冷却装置体积大,占用空间大, 重量大,制作成本高,无法满足移动雷达高机动性的要求,且外置式冷却装置一般通过水铰 链与雷达的冷板接通冷却,雷达内部通过电铰链连接雷达发射机确保雷达正常工作,水、电 铰链在雷达旋转工作时易产生水泄露,导致电路短路烧毁雷达,安全性能低,使用寿命短。 另外,外置冷却装置的换热进风完全依靠风机吸风,进风量小,换热量低,冷却装 置的冷却效果差;雷达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时,电机与水泵的联轴节轴承部位易冻结,冷却装 置难以启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式雷达系统电子组件的外置冷却装置体积大、占用空间大、质量大,制作成本高、冷却效果差,且冷却装置的水铰链易影响雷达系统的电铰链,存在安全隐患,使用寿命短等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制作方便、运转稳定,冷却效果好、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的雷达二次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雷达二次冷却装置,包括连接于雷达下方的冷板和连接于冷板下方的两只冷却供液装置,每只冷却供液装置包括均设于框架内的风机、换热器、电机、立式水泵,电机连接立式水泵,框架的外侧面内侧、背面内侧与底面内侧均设有带风机的换热器,框架的正面设有进风板,立式水泵的出液口与换热器的进液口连接,换热器的出液口与冷板的进液口连接,冷板的出液口与立式水泵的进液口连接,其技术特点是所述每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框架上依次设有电机支架、水泵支架和水泵支板,电机支架吊装连接电机,水泵支架经螺母锁紧连接立式水泵的压紧螺杆以及水泵支板吊装连接水泵底板使立式水泵卧式吊装于框架内;所述两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框架分别对称吊装于冷板底面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两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正面和背面与雷达旋转轨迹呈90° ;所述两 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框架上分别设有的进风板朝向相反。 再进一步地,所述立式水泵与电机连接的联轴节上设有电加热器;所述立式水泵 腔体内设有支承活塞杆的支撑轴承。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3 1、移动式雷达冷板底面的两端对称吊装两只冷却供液装置,雷达系统的电铰链由 雷达旋转部件安装连接,冷却供液装置的水铰链独立设置在冷却供液装置内部。在雷达旋 转时,冷却供液装置的水铰链与雷达系统的电铰链互不干涉,雷达运转安全性能高,且带电 机的立式水泵卧式吊装于冷却供液装置内部,冷却供液装置结构紧凑,整体体积小,质量 轻,无须配备外置冷却装置,适合高移动性能要求雷达使用; 2、电机与立式水泵的联轴节处设有电加热器,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电加热器工 作,轴承部位正常润滑,确保电机和立式水泵低温下正常运转;立式水泵内安装有支承活 塞杆的支撑轴承,卧式安装的立式水泵工作时,支撑轴承可支承活塞杆,防止活塞杆轴向磨 损,确保水泵运行更稳定,水泵使用寿命长; 3、两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正面和背面与雷达旋转轨迹呈90° ,且两只冷却供液装置 的框架上分别设有的进风板朝向相反,在雷达旋转工作时,绕旋转方向上的两进风板进风, 吹向设有换热器的各侧面,配合各侧面风机吸风共同作用,进风量大,各侧面换热器换热量 高,冷却供液装置冷却效果好。 本专利技术采用雷达冷板两端下部对称吊装两只冷却供液装置,立式水泵卧式吊装于 冷却供液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制作方便,冷却供液装置的水铰链与雷 达系统的电铰链相互独立,系统运转稳定,安全性能高,且冷却供液装置由雷达旋转进风和 风机吸风共同制冷,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适合高移动性能要求雷达冷却使用。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冷却供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图。 图中雷达1,冷板2,电机3,电机支架4,水泵支架5,水泵支板6,立式水泵7,压 紧螺杆8,水泵底板9,进风板10,风机ll,换热器12,框架13。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2所示,冷却供液装置包括框架13、电机3和立式水泵7,框架13经连接于雷 达1发射机下方的冷板2上,框架13的外侧面、底面和背面均设有带风机11的换热器12, 框架13的正面设有进风板10,框架13的上端面依次设有电机支架4、水泵支架5和水泵支 板6,电机支架4吊装电机3,水泵支架5经螺母锁紧连接立式水泵压紧螺杆8以及水泵支 板6吊装连接水泵底板9使立式水泵7卧式吊装于框架13内,立式水泵7与电机3连接; 立式水泵7的出液口与换热器12的进液口连通,换热器12的出液口与冷板2的进液口连 通,冷板2的出液口与立式水泵7的进液口连通。 图3所示,两只冷却供液装置对称安装于雷达1下方冷板2底部的两端,冷却供液 装置的水铰链完全在框架内部,与雷达系统的电铰链不干涉,系统稳定,使用安全性;冷却 供液装置的正面和背面均与雷达旋转轨迹呈90° ,且两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框架上分别设有 的进风板朝向相反,在雷达旋转工作时,绕雷达旋转轨迹方向上的两进风板进风,配合各侧 面风机吸风共同作用,冷却供液装置进风量大,各侧面换热器换热量高,对雷达的冷却效果好。权利要求一种雷达二次冷却装置,包括连接于雷达(1)下方的冷板(2)和连接于冷板下方的两只冷却供液装置,每只冷却供液装置包括均设于框架(13)内的风机(11)、换热器(12)、电机(3)、立式水泵(7),电机连接立式水泵,框架的外侧面内侧、背面内侧与底面内侧均设有带风机的换热器,框架的正面设有进风板(10),立式水泵的出液口与换热器的进液口连接,换热器的出液口与冷板的进液口连接,冷板的出液口与立式水泵的进液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框架上依次设有电机支架(4)、水泵支架(5)和水泵支板(6),电机支架(4)吊装连接电机(3),水泵支架(5)经螺母锁紧连接立式水泵的压紧螺杆(8)以及水泵支板(6)吊装连接水泵底板(9)使立式水泵(7)卧式吊装于框架内;所述两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框架(13)分别对称吊装于冷板(2)底面的两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二次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两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正 面和背面与雷达(1)旋转轨迹呈9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二次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两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框 架上分别设有的进风板朝向相反。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雷达二次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立式水泵(7)与电机(3) 连接的联轴节上设有电加热器。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二次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立式水泵(7)腔体内设 有支承活塞杆的支撑轴承。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雷达二次冷却装置,包括两只冷却供液装置,每只冷却供液装置包括均设于框架内的风机、换热器、电机、立式水泵,电机连接立式水泵,框架的外侧面内侧、背面内侧与底面内侧均设有带风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雷达二次冷却装置,包括连接于雷达(1)下方的冷板(2)和连接于冷板下方的两只冷却供液装置,每只冷却供液装置包括均设于框架(13)内的风机(11)、换热器(12)、电机(3)、立式水泵(7),电机连接立式水泵,框架的外侧面内侧、背面内侧与底面内侧均设有带风机的换热器,框架的正面设有进风板(10),立式水泵的出液口与换热器的进液口连接,换热器的出液口与冷板的进液口连接,冷板的出液口与立式水泵的进液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框架上依次设有电机支架(4)、水泵支架(5)和水泵支板(6),电机支架(4)吊装连接电机(3),水泵支架(5)经螺母锁紧连接立式水泵的压紧螺杆(8)以及水泵支板(6)吊装连接水泵底板(9)使立式水泵(7)卧式吊装于框架内;所述两只冷却供液装置的框架(13)分别对称吊装于冷板(2)底面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彬于曼姜远道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