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式立吊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819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起重设备中吊具的设计,涉及的一种电动式立吊吊具主要包括抓臂14、驱动抓臂动作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电动机1固定在横梁上方,其输出端通过传动部件连接位于横梁内的丝杆8;丝杆8为两个并通过联轴器6连接构成对称结构,两个丝杆旋向相反;丝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梁两端的轴承座9内;抓臂14为两个且相向设置,两个抓臂14分别与丝杆轴螺纹配合的螺母7联接;设置有顶紧所起吊铸锭的顶针机构,顶针机构为在向下力作用下沿楔形滑块向下且向内动作的结构,并设置有向下压紧顶针机构的压力弹簧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一机多用、安全可高、体积小巧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起重设备中吊具的设计,主要涉及一种电动式立吊吊具
技术介绍
在铝工业行业中,由于铝扁锭规格繁多、体积大、吨位重,因此对其吊升、放置的起 重设备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常用的起重设备为机械式吊具和液压式吊具,机械式吊具是利 用重力使吊具和铝扁锭之间形成的自锁从而加紧铝扁锭,但在放置铝扁锭时,由于铝扁锭 接触地面后重力减弱或消失而使铝扁锭脱落,容易造成事故;液压式吊具其开口角度和起 吊规格受其液压缸的限制,可调范围小,单台设备又无法满足多规格铝扁锭的吊运,因而使 用厂家要购置不同起吊规格的吊具,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另外液压式吊具的高度和体积 较大,占用空间大,为生产造成不便,同时液压式吊具的液压油管存在漏油和爆裂的隐患, 易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动式立吊吊具,使其具有一机多 用、安全可高、体积小巧的特点。本技术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式立吊吊具,主要包括 抓臂、驱动抓臂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电动机固定在横梁上方,其输出端通过传 动部件连接位于横梁内的丝杠;所述丝杠为旋向相反的两根并通过联轴器连接构成对称结 构;所述丝杠的另一端固定在横梁两端的轴承座内;所述抓臂为两个且相向设置,两个抓 臂分别与丝杠螺纹配合的丝杠螺母联接;所述抓臂上设置有顶紧所起吊铸锭的顶针机构, 所述顶针机构的顶针为在向下力作用下沿楔形滑块向下且向内动作的结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动式立吊吊具,具有一机多用、安全可高、体积小巧的特 点o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顶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动机,2、减速器,3、主动链轮,4、从动链轮,5、轴承,6、联轴器,7、丝杠螺 母,8、丝杠,9、轴承座,10、楔形滑块,11、齿条,12、压力弹簧,13、顶针,14、抓臂,15、起吊座, 16、弯形杆,17、滑块,18、顶丝,19、压簧,20、弹簧帽。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式立吊吊具,主要包括抓臂14、驱动抓臂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电动机1固定在横梁上方;其输出端通过传动部件连接位于横梁内的丝8 ; 所述丝8为两个并通过联轴器6连接构成对称结构,两个丝杠的旋向相反;所述丝杠的另一 端分别固定在横梁两端的轴承座9内,并设置有用以支撑丝杠转动的轴承5;实施例中,驱 动机构的电动机输出动力,经过减速器2减速,通过主动链轮3、链条连接从动链轮4,从动 链轮与丝杠连接;所述抓臂14为两个且相向设置,两个抓臂14分别与丝杠螺纹配合的丝杠 螺母7联接;所述抓臂14上设置有顶紧所起吊铸锭的顶针机构,顶针机构的顶针13为在向 下力作用下向下且向内动作的结构;设置有用以与起吊装置连接的起吊座15,起吊座15固 定在横梁上,所述的起吊装置为车间常用行车。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顶针机构其结构为楔形滑块10固定在抓臂14上,与楔 形滑块10的斜面吻配设置有在向下力作用下沿其滑动的滑块17,并使滑块17位于楔形滑 块的滑槽内;滑块17中间的空隙内设置有顶针13,所述顶针13的前端为圆锥形,后端具有 两个凹槽;滑块17空隙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用以顶紧顶针两个压簧19,压簧19的后端具 有顶丝18,前端具有球头弹簧帽20并使球头弹簧帽20位于顶针的凹槽中;即压簧19前端 的球头弹簧帽20弹性卡在顶针的凹槽中对顶针进行轴向定位;楔形滑块10上端固定有弯 形杆16,与楔形滑块10贴合的滑块17上端连接有压力弹簧12,压力弹簧12上端通过挂钩 固定在抓臂14上;在起吊铸锭时,滑块17和顶针13受重力作用沿楔形滑块10向下向内移 动,使顶针13嵌入铸锭;在起吊的过程中,顶针一直嵌入铸锭中,确保起吊安全;此时压力 弹簧12伸长,继续压紧滑块17,使滑块17和顶针13在垂直方向上仍然固定;从而可以安 全的起吊铸锭。更换顶针13时,拔出顶针,压簧19收缩,球头从凹槽中滑出;装入时顶针杆 将球头冒的球头压下,这时压簧收缩,当顶针的凹槽到达球头位置时在压簧的作用下球头 弹起卡在凹槽中。该吊具在使用时,将吊具上升至适当高度,通过遥控开关调整抓臂开口度,开动行 车,将吊具移至铸锭上方,通过电动机输出动力、经过减速器2减速,通过主动链轮3带动位 于两个丝杠上的从动链轮4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丝杠转动使两个抓臂相向移动合拢,顶针 嵌入铸锭,确定抓臂和铸锭固定后,起升吊具至安全高度,移动行车至铸锭存放位置;在起 吊的过程中,顶针一直嵌入铸锭中,确保起吊安全。当铸锭的起吊完成后,两个丝杠转动,两 个抓臂同时背向向外移动,脱离铸锭。权利要求一种电动式立吊吊具,其特征是主要包括抓臂(14)、驱动抓臂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电动机(1)固定在横梁上方,其输出端通过传动部件连接位于横梁内的丝杠(8);所述丝杠(8)为旋向相反的两根并通过联轴器(6)连接构成对称结构;所述丝杠(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梁两端的轴承座(9)内;所述抓臂(14)为两个且相向设置,两个抓臂分别与丝杠螺纹配合的丝杠螺母(7)联接;所述抓臂(14)上设置有顶紧所起吊铸锭的顶针机构,顶针机构的顶针为在向下力作用下沿楔形滑块向下且向内动作的结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立吊吊具,其特征是所述顶针机构的结构为具有楔 形滑块(10)并将楔形滑块(10)固定在抓臂(14)上,具有与楔形滑块(10)斜面吻配的滑 块(17),所述滑块(17)位于楔形滑块的滑槽内;滑块(17)中部的空隙内设置顶针(13), 所述顶针(13)的前端为圆锥形,滑块(17)中部空隙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两个压簧(19), 压簧(19)的前端具有球头弹簧帽(20)并使球头弹簧帽(20)分别位于顶针后端的凹槽中; 即压簧(19)前端的球头弹簧帽(20)弹性卡在顶针的凹槽中对顶针进行轴向定位;楔形滑 块(10)上端固定有弯形杆(16),与楔形滑块(10)贴合的滑块(17)上端连接有压力弹簧 (12),压力弹簧(12)上端通过挂钩固定在抓臂(14)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起重设备中吊具的设计,涉及的一种电动式立吊吊具主要包括抓臂14、驱动抓臂动作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电动机1固定在横梁上方,其输出端通过传动部件连接位于横梁内的丝杆8;丝杆8为两个并通过联轴器6连接构成对称结构,两个丝杆旋向相反;丝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梁两端的轴承座9内;抓臂14为两个且相向设置,两个抓臂14分别与丝杆轴螺纹配合的螺母7联接;设置有顶紧所起吊铸锭的顶针机构,顶针机构为在向下力作用下沿楔形滑块向下且向内动作的结构,并设置有向下压紧顶针机构的压力弹簧12。本技术具有一机多用、安全可高、体积小巧的特点。文档编号B22D29/08GK201609761SQ200920223709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专利技术者孙琳, 李宸, 杨明, 江奔腾, 王巧环, 闫志霞, 闻东, 高令银 申请人:洛阳博恳冶金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式立吊吊具,其特征是:主要包括抓臂(14)、驱动抓臂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电动机(1)固定在横梁上方,其输出端通过传动部件连接位于横梁内的丝杠(8);所述丝杠(8)为旋向相反的两根并通过联轴器(6)连接构成对称结构;所述丝杠(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梁两端的轴承座(9)内;所述抓臂(14)为两个且相向设置,两个抓臂分别与丝杠螺纹配合的丝杠螺母(7)联接;所述抓臂(14)上设置有顶紧所起吊铸锭的顶针机构,顶针机构的顶针为在向下力作用下沿楔形滑块向下且向内动作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志霞闻东李宸孙琳王巧环高令银杨明江奔腾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博恳冶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