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电源盘的非连体自动切换方法及嵌入式控制模块技术

技术编号:4227552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间断运行的各种插槽结构的电子设备中两电源盘的非连体自动切换方法及嵌入式控制模块。其特征是:将两个相同的控制模块A模块及B模块分别嵌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电源盘内的空余位置固定,并由导线与各自所在的电源盘联接;分别嵌入了A、B模块的两电源盘插接在机箱内的相邻插槽,使两电源盘互为主备关系,并使B模块中的红外光接收器面向A模块中的红外光发射器,B模块中的红外光发射器面向A模块中的红外光接收器。利用两模块间红外光的相互作用,控制完成两电源盘的双向自动切换。已嵌入模块的两电源盘之间无电路联接,可分别更换、分别维修,且两者通用。两电源盘既可自动切换,又可人工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控制和电子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要求不间断运行的各种插槽结构的电子设备中互为主备关系的两电源盘的非连体自动切换方法及嵌入式控制 模块。
技术介绍
在任何电子设备中,内部的稳压电源盘都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脆弱的关键部分。 因此在要求不间断运行的设备系统中,通常在其机架上的相邻插槽中同时插接互为主备关 系的两块相同的电源盘,其中正在运行的一块为主电源盘,处于守候的一块为备电源盘。以 便在主电源盘异常时投入备电源盘,使设备停机时间尽可能短。两电源盘之间的切换方法, 目前有人工切换和自动切换两种,此外还有热备份冗余。人工切换显然是一种落后的方法, 因为一旦主电源盘发生故障,便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设备工作异常、甚至系统瘫痪一段时间; 热备份冗余虽然能够使设备不因主电源盘故障而出现异常,但备电源盘长期通电,同样也 有老化易损问题,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浪费电能;自动切换是一种理想的切换方法,通 常的做法是利用继电器作为切换控制的执行部件。这种方法虽然在电源自动切换中很常 见,但它并不十分适合插槽结构的电子设备中两电源盘的自动切换。因为在机架中,切换控 制电路及两电源盘都要通过导线联接到继电器上,形成所谓"连体式"结构,不仅可能要外 挂切换控制器,而且两电源盘无法分别插拔、分别更换、分别维修,给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于插槽结构的大、中型电子设备、且互 为主备关系的两电源盘可分别更换、分别维修的两电源盘的非连体自动切换方法及嵌入式 控制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两电源盘的非连体自动切换方法是将两个相同的控 制模块A模块及B模块分别嵌入两个相同的甲电源盘及乙电源盘内的空余位置固定,并由 导线与各自所在的电源盘联接;再将分别嵌入了 A模块及B模块的两电源盘插接在机箱内 的相邻插槽,使两电源盘互为主备关系,并使B模块中的红外光接收器面向A模块中的红外 光发射器,B模块中的红外光发射器面向A模块中的红外光接收器。当甲电源盘作为主电 源盘正常运行时,盘内A模块中的红外光发射器向乙电源盘中的B模块发射红外光信号,使 其电子开关断开,切断乙电源盘的交流供电,使之处于守候状态,成为备电源盘;当甲电源 盘出现故障时,A模块中的红外光发射器停止发射红外光,乙电源盘内的B模块中的红外光 接收器由于接收不到红外光信号而使B模块中的电子开关接通,乙电源盘因此通电,接替 甲电源盘继续工作,并成为新的主电源盘;同时,乙电源盘内的B模块中的红外光发射器开 始发射红外光,甲电源盘内A模块的红外光接收器收到后,使A模块中的电子开关断开,切 断甲电源盘的交流供电。而换新后的甲电源盘则成为新的备电源盘,进入正常守候状态;当 甲电源盘作为备电源盘处于守候状态,而乙电源盘作为主电源盘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过程与上述相反。 所述的甲、乙两电源盘之间及A模块与B模块之间无电路联接。 为实现上述的自动切换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可嵌入式控制模块,包括两同样的A模块及B模块,所述的A模块由多路电压越限监测单元、38KHZ振荡单元、38KHZ驱动单元、红外光发射器顺序连接,红外光接收器、光隔驱动单元、电子开关顺序连接以及工作电源组成,而多路电压越限监测单元的输入端与甲电源盘直流输出端子相对应的输出电压监测点(V1-VN)联接;电子开关与所在甲电源盘的原手动开关并联;工作电源的输入端与甲电源盘交流电源端子的盘内导线部分联接;而所述的B模块与A模块的结构相同;两电源盘的原手动开关在自动切换方式下均处于断开位置;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互为主备的甲、乙两电源盘内分别嵌入同样的相互对应的控制模块,因此能在主电源盘发生故障的第一时间进行自动切换,实现准连续送电;而两电源盘之间可实现双向自动切换,当乙电源盘正常守候,运行中的甲电源盘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开启乙电源盘继而关闭甲电源盘。反之,当甲电源盘正常守候,运行中的乙电源盘出现故障时,又可自动开启甲电源盘继而关闭乙电源盘;甲、乙两电源盘及A模块与B模块之间无任何电路联接,可分别更换、分别维修、方便灵活;且因无外挂、外接装置,不影响原机架的外观,适合于大、中型插槽结构的电子设备。此外还可随时对插槽中已嵌入模块的两电源盘进行检测,且两者通用。两电源盘既可自动切换,又可利用原手动开关对两电源盘分别进行人工启动,确保正常送电。附图说明 图1为已嵌入A模块的甲电源盘电路框 图2为已嵌入B模块的乙电源盘电路框 图3为嵌入式控制模块的一种电子电路实施例。 图中1-甲电源盘交流电源端子,2_甲电源盘原手动开关,3_甲电源盘,4_甲电源盘直流输出端子,5-A模块,6-多路电压越限监测单元,7-38KHZ振荡单元,8-38KHZ驱动单元,9-红外光发射器,10-红外光接收器,11-光隔驱动单元,12-电子开关,13-工作电源,14-乙电源盘交流电源端子,15-乙电源盘原手动开关,16-乙电源盘,17-乙电源盘直流输出端子,18-B模块,19-多路电压越限监测单元,20-38KHZ振荡单元,21-38KHZ驱动单元,22红外光发射器,23-红外光接收器,24光隔驱动单元,25-电子开关,26-工作电源。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由附图1及附图2所示,该两电源盘的非连体自动切换的方法,是将两个相同的控制模块-A模块5及B模块18分别嵌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电源盘(3、 16)内的空余位置固定,并由导线与各自所在的电源盘联接;然后将嵌入了 A模块5及B模块18的两电源盘分别插接在机箱内的相邻插槽,使两电源盘互为主备关系,并使B模块18中的红外光接收器23面向A模块5中的红外光发射器9, B模块18中的红外光发射器22面向A模块5中的红外光接收器10。 由附图1所示,A模块5由多路电压越限监测单元6、、38KHZ振荡单元7、38KHZ驱动单元8、红外光发射器9、顺序连接,红外光接收器10、光隔驱动单元11、电子开关12顺序连接以及工作电源13组成,而多路电压越限监测单元6的输入端与所在电源盘3的直流输出端子4相对应的输出电压监测点V1-VN联接;电子开关12与甲电源盘3的原手动开关2并联;工作电源13的输入端与甲电源盘3的交流电源端子1的盘内导线部分联接,工作电源13输出的直流电压供上述各单元使用。而B模块18的电路与A模块5的完全相同,如附图2所示,由多路电压越限监测单元19、38KHZ振荡单元20、38KHZ驱动单元21、红外光发射器22顺序连接,红外光接收器23、光隔驱动单元24、电子开关25顺序连接以及工作电源26组成,而多路电压越限监测单元19的输入端与乙电源盘16的直流输出端子17相对应的输出电压监测点V1-VN联接;电子开关25与所在电源盘的原手动开关15并联;工作电源26的输入端与乙电源盘16的交流电源端子14的盘内导线部分联接,工作电源26输出的直流电压供上述各单元使用。而且甲电源盘3与乙电源盘16之间及A模块5与B模块18之间无电路联接;而两电源盘的原手动开关(2, 15)在自动切换方式下均处于断开位置。 当甲电源盘3作为主电源盘运行时,A模块5利用与甲电源盘3之间的联线,由多路电压越限监测单元6,监测并判断主电源盘各路直流输出的电压值V「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两电源盘的非连体自动切换方法,其特征是:将两个相同的控制模块A模块及B模块分别嵌入两个相同的甲电源盘及乙电源盘内的空余位置固定,并由导线与各自所在的电源盘联接;再将分别嵌入了A模块及B模块的两电源盘插接在机箱内的相邻插槽,使两电源盘互为主备关系,并使B模块中的红外光接收器面向A模块中的红外光发射器,B模块中的红外光发射器面向A模块中的红外光接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曰湧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