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4744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57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本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散热方式易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水汽吸入到机柜内部,易引起电气元件故障的问题,同时通过相变潜热解决了小质量流量下高热流密度散热以及电子器件表面均温性问题。该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通过泵驱两相系统、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的设置,高压低温的工质沿着连接管路进入蒸发器中经加热系统加热升温,工质升温沸腾后进入冷凝器,经过冷却系统降温后流入储液罐,最终通过齿轮泵完成一个循环,能根据热源功率的增加或减小而使回路内的液相工质经过加热系统变为气相,之后气相工质经过冷却系统降温变为液相,从而能保证回路内的动态平衡,达到最大幅度的散热效果且能保持该回路装置整体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热流密度散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飞行器上的设备正朝着多元化、复杂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进步也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设备产生的热量急剧增加。由于电子设备的散热表面越来越小,传统的冷却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其散热需求。考虑到单一冷却技术的限制,飞行器上的电子设备现在需要高达10千瓦的冷却能力,而它们对自身温度和环境温度的要求也变得更高。

2、数据显示,与散热有关的集成电路故障占所有集成电路故障的50%以上。在高温工作环境下,电子器件的故障率与温度成指数关系增长,这对设备中的元器件产生了不利影响,最终导致电子设备的失效。因此,针对飞行器上的电子设备,热设计不仅需要控制温度,还需要提供足够的冷却能力。

3、随着航天器上的电子设备和其他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散热和热控制变得愈发重要。目前的研究表明,毛细泵回路系统存在一些固有的限制,机械泵驱动的两相流冷却系统是未来航空热控系统的可行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包括由蒸发器(1)、冷凝器(2)、储液罐(3)、齿轮泵(4)、过滤器(5)和连接管路(6)组成的泵驱两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冷凝器(2)、储液罐(3)、齿轮泵(4)和过滤器(5)之间均通过连接管路(6)相互连通,还包括由蒸发器(1)组成的加热系统,还包括由冷凝器(2)与冷水机组组成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由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流量计(9)和数据采集卡(10)通过电信号连接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均包含在泵驱两相系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包括由蒸发器(1)、冷凝器(2)、储液罐(3)、齿轮泵(4)、过滤器(5)和连接管路(6)组成的泵驱两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冷凝器(2)、储液罐(3)、齿轮泵(4)和过滤器(5)之间均通过连接管路(6)相互连通,还包括由蒸发器(1)组成的加热系统,还包括由冷凝器(2)与冷水机组组成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由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流量计(9)和数据采集卡(10)通过电信号连接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均包含在泵驱两相系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泵(4)、过滤器(5)、蒸发器(1)、冷凝器(2)和储液罐(3)均通过连接管路(6)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3)的底部再通过连接管路(6)与齿轮泵(4)的输入端连通从而形成循环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泵(4)和过滤器(5)之间的连接管路(6)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和流量计(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5)与蒸发器(1)之间以及蒸发器(1)与冷凝器(2)之间的连接管路(6)上均安装有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璐璐郭亚宁郭向吉张博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