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俊专利>正文

新一代水力发电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3503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一代水力发电技术,属于水力发电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为了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在现有水力发电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充分提高水力发电效率为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揭示了一种“新型水涡轮机”的结构原理,而且还展示了一种“新的水力发电方法”的工艺流程。这种新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流体力学缩放加压的原理,将水的动压力转变成冲击力,利用这个冲击力转换成电力。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水轮机的特点,为了充分利用水力水能资源,根据需要可以将二台或者三台同类型的水轮机发电机组同时串联安装在同一管道流场里的同一水头上同时发电,而最后机组的出力完全相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水力发电技术,本专利技术不仅揭示了一种新型水涡轮机的结构原理,而且还展示了一种新的水力发电方法的工艺流程。具体来讲,涉及一套完整的水力发 电新技术。
技术介绍
当今世界的水力发电技术,它包括竖井,水轮机涡壳,叶轮和发电机组等几部分构 成。水流直接从上游水库流入竖井进入水轮机涡壳,冲击叶轮带动发电机发电。这种水力 发电技术,它只利用了水的自身重量和水的自由落差,将水的势能转换成电能,而根本没有 将流体力学加以科学的综合利用。这种水力发电技术的缺点是1、水轮机叶轮的叶片受力不 均匀,使得水轮机容易产生振动和摇摆现象2、水轮机容易被空蚀3、对水力水能资源的利 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所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种受力均匀,对水力水能资源利用率高的水 力发电设备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流体力学縮放加压的原理,将水的动压力转变成冲击力,利用这个 冲击力转换成电力。"新一代水力发电技术"包括能量永恒縮放加压水池、水轮机分流涡壳、 动力水涡、叶轮和发电机组。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实现。能量永恒水池里的水流经縮放加压涵洞后,其 对物体的冲击力增大,进入动力水涡与水轮机涡壳侧壁之间,然后流入水轮机叶片,冲击叶 片,带动叶轮转动。水流然后从水轮机涡壳上下两层之间的隔离层之间的圆形开口流到水 轮机涡壳下层,然后,直通下一水轮机。水流经过做功后再流入下一水轮机或者从尾水闸门 流出。本专利技术的水轮机是在全封闭和在水的全淹没情况下运行,可以将二台或三台型号、大 小完全相同的水轮机发电机组串联安装在同一管道流场里的同一水头上同时做功。它们的 前后出力完全相等,在同等条件串联机组发电量之和大于单机发电量。这样,就使水能资源 得到充分的利用,用较少的水发更多的电。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水力发电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水力发电技术水轮机涡壳结构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水力发电技术水轮机叶轮结构图; 图中,l-能量永恒水池 2-縮放加压涵洞 201-涵洞进口断面 202-涵洞出口 断面 301-水轮机分流涡壳 302-隔离层 303-水轮机叶轮 3031-叶片3032-叶根 3033-齿3034-叶片弧面上的节能齿304-动力水涡 3041-弦切角喷门 305-水轮机 进口 306-水轮机出口 307-底座滚珠盘 308-叶轮中心轴 4-水库 5-出水涵洞。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新一代水力发电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流体力学縮放加压的原理,修建一个边长为^ 10m,底面积为^ 100m2的立方 体形的能量永恒水池l,必须条件就是要能将水电站水库4的水自流引入该水池既可,还必 须要使池内水位与水库水位保持水平,也就是必须要使池内有一个永恒的位置水头。在这 个水池的最下端的一边壁上修建一个縮放加压涵洞2,这个縮放加压涵洞的第一过流断面 (进口 ) 201不能小于10平方米,第二过流断面(出口 ) 202不能小于1平方米,涵洞出口 与水轮机进口 305直接相连,影响縮放加压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二 一是縮放加压涵洞縮角 的大小,二是縮放加压涵洞进出口两过流断面比值的大小。这都已经归纳成了两个系数表 (系数表公式)。只要得知了涵洞出口处的动压力,根据流体力学不可压縮流体恒定总流的 动量方程式计算水流在涵洞出口处对物体的冲击力公式就应该是动压力X流量X流速/ 秒。 水流进入水路分流涡壳301,在常规涡壳的腰中部添设一圈隔离层302,将涡壳分 隔成上下两个流场,分上进下出。上流场紧接进水口与縮放加压涵洞出口断面相连,下流场 沿内侧经出水口 306与出水涵洞5相连,直通下一水轮机或者尾水闸门。 动力水涡304是安置于分流涡壳隔离层之上的,为空心圆柱体状结构。它与分流 涡壳侧壁间有一定的间距,这就是上流场。上流场的过流断面不能小于进口的一半,来做功 的水围绕着动力水涡流动。动力水涡的柱面上开有八个大小相等的等间距离的45度弦切 角喷门3041。 叶轮303是由九片均具40度圆心角叶根的弧形叶片3031所构成,在叶轮的上方 铸有一块节能顶板,在顶板的每片叶片间都焊有一个节能齿3033,其目的是为了将水涡里 的反射余力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叶片的迎水面(受力面)是弧形,在弧面上制有两个凸起 的节能齿3034,其作用是,使水流均匀的冲击叶片,增大受力面积,更好的做功。背水面是拱 形,叶片长度一定要大于叶根3032的两倍,叶轮下方有底座滚珠盘307。水流冲击叶片,带 动发电机发电。 为了减轻叶轮给下支撑轴承所带来的正压力荷载和提高转轮的灵敏度,再在下支 座端的基墩上设置一个滚珠盘,使叶轮中心轴308穿过滚珠盘而直接坐落在滚珠上,使它 和上下轴承三点同时受力。 因为本专利技术的水轮机是在全封闭和在全淹没的情况下运行,所以可以将二台或三台型号、大小完全相同的水轮机发电机组串联安装在同一管道流场里的同一水头上同时做功。他们的前后出力完全相等。在同等条件下串联机组发电量之和大于单机发电量。这种串联式的水力发电方法特别适用于大流的中高水头水电站的效果最佳。这种串联式的水力发电方法,因它们各机组各部位的过流断面完全相等,叶轮叶片的受力面积完全相等,冲击叶轮的流量流速也完全相等,所以他们前后无压差,而且出力也完全相等。 这种新的水力发电方法,所有来做功的水都是通过动力水涡均匀地从四面八方而来,而且均匀地冲击在叶轮的每一叶片上,这就使得水轮机在运行时不在出现振动和摆动现象,这对延长水轮机的使用寿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用来做功的水都是能量永4恒水池的底部压进水轮机的,而且水轮机又是在被全淹没和全封闭的情况下运行,所以水 轮机里的任何部位都不可能还有空气的存在,这就为当今世界所有的水电站的水轮机因空 蚀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解决了一大难题。另外所有来做功的水都起到了传递能力永恒水 池里所产生的动压力的媒介作用。同时从动力水涡里所产生地冲击力和水涡里的旋流所产 生地离心力以及尾水管道里所产生的负压力(位能)都同时作用于同一叶轮上,所以这就 完全获得了动能经济倶佳的优化工况效果。权利要求一种新的水力发电技术。它包括能量永恒水池、缩放加压涵洞、水轮机分流涡壳、水轮机动力水涡、水轮机动力水涡柱面上的弦切角喷门、水轮机叶轮、水轮机叶轮上的节能顶板、顶板上的节能齿(副叶片)、叶轮上的弧形叶片、叶片上的节能齿、叶轮底座盘、水轮机基墩上的承重滚珠盘及滚珠,二台或三台水轮机发电机同时串联安装在同一管道的同一水头上同时发电。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能量永恒水池,在水池最下端一边壁上建有一个縮放加压涵洞,涵洞进口与水池相通,涵洞出口与水轮机分流涡壳相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水轮机分流涡壳的隔离层将涡壳分隔成上下两个流场,分上进下出。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动力水涡是安置于分流涡壳隔离层之上的,为空心圆柱体状,在它的柱面上开有八个45度的弦切角喷门。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叶轮是由九片均具40度圆心角叶根的弧形叶片所构成,在它的上方有一节能顶板,在顶板的每一叶片间都焊有一个节能齿(副叶片),在叶片的弧面上有两个凸起的节能齿,在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的水力发电技术。它包括能量永恒水池、缩放加压涵洞、水轮机分流涡壳、水轮机动力水涡、水轮机动力水涡柱面上的弦切角喷门、水轮机叶轮、水轮机叶轮上的节能顶板、顶板上的节能齿(副叶片)、叶轮上的弧形叶片、叶片上的节能齿、叶轮底座盘、水轮机基墩上的承重滚珠盘及滚珠,二台或三台水轮机发电机同时串联安装在同一管道的同一水头上同时发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联升
申请(专利权)人:郭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