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化学-剪切流变复合效应的碳化硅晶片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271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电化学‑剪切流变复合效应的碳化硅晶片加工方法,采用电化学反应与剪切流变效应相结合,通过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碳化硅工件作为阳极,非牛顿流体抛光液作为阴极,碳化硅工件浸入非牛顿流体抛光液中,各组分相互连接形成闭合电解系统,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工件表面生成氧化膜SiO<subgt;2</subgt;,与非牛顿流体抛光液中的CeO<subgt;2</subgt;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eSiO<subgt;4</subgt;,抛光液中的金刚石磨粒与工件表面接触,在金刚石磨粒微切削作用下去除CeSiO<subgt;4</subgt;从而实现对碳化硅工件表面的抛光,工件表面由于电化学反应生成氧化膜使得工件表面改性变软,与非牛顿流体抛光液的相对剪切作用实现柔性抛光去除氧化层,不会对工件表面造成亚损伤,且抛光效率高,抛光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精密加工,具体涉及基于电化学-剪切流变复合效应的碳化硅晶片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半导体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其材料及技术的发展被视为国家高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是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和战略性产业。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因其宽禁带,高击穿电压,高电子饱和迁移速率,高热传导率等特点,广泛运用在功率器件、航空航天、空间光学系统,5g通信等领域。

2、单晶sic属于超硬脆性材料,硬度在自然界中仅次于金刚石,化学惰性强,在常温条件下不与已知的酸碱发生化学反应,其材料特性给加工带来巨大挑战,阻碍其广泛应用。目前加工sic晶片最常用的抛光方法是化学机械抛光,通过化学机械抛光进行亚表面损伤层去除和超光滑表面创成。然而,sic硬度高、脆性大、化学惰性强,使用硬磨料会使sic晶片产生亚表面损伤,使用软磨料时cmp抛光效率极低,且cmp施加压力过大时也会对晶片造成损伤,这与sic晶片巨大需求间存在巨大矛盾。

3、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相继提出了面向sic的平坦化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电化学-剪切流变复合效应的碳化硅晶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该方法抛光时,抛光槽中设有阴极电极,与外接电源的阴极相连,外接电源的阳极与碳化硅工件连接,抛光槽内具有非牛顿流体抛光液,碳化硅工件浸入非牛顿流体抛光液中,抛光槽由抛光槽主轴驱动作旋转运动,碳化硅工件由工件主轴驱动作旋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化学-剪切流变复合效应的碳化硅晶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电极为石墨电极;所述石墨电极设于抛光槽槽内底部,石墨电极通过导电滑环与外接电源阴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化学-剪切流变复合效应的碳化硅晶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电化学-剪切流变复合效应的碳化硅晶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该方法抛光时,抛光槽中设有阴极电极,与外接电源的阴极相连,外接电源的阳极与碳化硅工件连接,抛光槽内具有非牛顿流体抛光液,碳化硅工件浸入非牛顿流体抛光液中,抛光槽由抛光槽主轴驱动作旋转运动,碳化硅工件由工件主轴驱动作旋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化学-剪切流变复合效应的碳化硅晶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电极为石墨电极;所述石墨电极设于抛光槽槽内底部,石墨电极通过导电滑环与外接电源阴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化学-剪切流变复合效应的碳化硅晶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牛顿流体抛光液中,电解质占抛光液的质量分数为1%-3%,多羟基聚合物占抛光液的质量分数为43%-46%,去离子水占抛光液的质量分数为38%-46%,磨粒占抛光液的质量分数为10%-13%。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伟沈蒙蒙陈泓谕吕冰海韦民吴凌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