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晶法生产抗氧剂1076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2340 阅读:3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非结晶法生产抗氧剂1076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向反应釜中依次投入β(3,5二叔丁基4一羟基苯基)丙酸甲酯、十八醇和催化剂,氮气置换并抽真空,保持<-0.1Mpa,升温至110℃,开启搅拌桨,控制转数300转/分钟;用2小时将温度均匀升至165℃;再用2小时将温度均匀升至180℃;降温至约120℃,真空下加冰醋酸,进行中和,调pH值至7;保持真空0.5~1mmHg,同时将温度升至195℃,控制转数700转/分左右,脱除过量的β(3,5二叔丁基4一羟基苯基)丙酸甲酯,时间约为2个小时。将产物熔液热过滤,转到恒温的结片装置上,进行均匀滴洒结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化,生产周期短,产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合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非结晶法生产抗氧剂1076的方法。
技术介绍
抗氧剂1076,化学名称为β-(3,5 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是一种 相容性好,抗氧效能高,不污染,不着色,挥发性小,耐水抽提的优良酚类抗氧剂之一。有良 好的防止光和热引起的变色作用,有较好的耐热及耐水萃取性能。因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 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聚氯乙烯、尼龙、聚酯、聚氨酯、纤维素塑料和各种橡胶 的抗氧剂。但是,现有的生产方法中,主要采用结晶法。由于抗氧剂1076在溶剂中的溶解性 小,溶解度偏低,所以所需的溶剂量增大,回收的溶剂量也增大,进而使能耗大大增加,而且 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因为抗氧剂1076的熔点范围在49 54°C之 间,这样就使生产过程中,干燥比较困难,工艺要求较高,干燥时间较长,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非结晶法生产抗氧剂1076的 方法。此法克服了常规方法的上述问题,应用此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具有纯度高、 产率高的抗氧剂1076。相比结晶工艺,操作简便,工艺简单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结晶法生产抗氧剂107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β(3,5二叔丁基4一羟基苯基)丙酸甲酯50~55份、十八醇40~50份、催化剂0.3~0.6份、冰醋酸0.2~0.8份;  2)化料:向密封的反应釜中依次投入β(3,5二叔丁基4一羟基苯基)丙酸甲酯、十八醇和催化剂,用氮气置换并抽真空,使真空度保持在<-0.1Mpa,升温化料,当温度升至105~115℃时,开启搅拌桨,控制转数在300转/分钟;  3)低保:继续升温,用2小时将温度均匀升至163~167℃;  4)高保:继续升温,用2小时将温度均匀升至178~182℃;  5)中和:降温至118~122℃,真空状态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市风光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