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检测的,尤其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锂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锂电池的密封性直接决定了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如果密封不良,将会导致电解液泄漏、壳体膨胀、起火爆炸等危险事故,将给电池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危险和损失。因此,对锂电池的气密性检测的精确性和必要性将至关重要。
2、目前,锂电池的密封性检测大多都是利用氦气的渗透性,通过锂电池氦检设备向锂电池内部注入的氦气并检测是否有氦气泄露出来,从而实现检测锂电池的密封性能。
3、但是,现有的锂电池氦检设备结构极为复杂,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使用及维护成本极高。而且检测操作繁琐复杂,检测效率低下,在检测过程中还容易出现保压效果不稳定的情况,造成检测结果不精确不稳定的问题。再者,现有的锂电池氦检设备主要是以常规的锂电池为主,兼容性较差,无法兼容刀片锂电池,难于满足检测需求。
4、因此,急需要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该气密性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维护成本低、检测操作简单便捷、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精确稳定及兼容性强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适用于检测待测产品的气密性,其中,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基架、上腔壳体、下腔壳体、移送机构、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漏气检测机构及真空连接机构,所述上腔壳体固定于所述基
3、可选地,所述上腔壳体上形成有开口朝下的上容纳槽,所述下腔壳体上形成有开口朝上的下容纳槽,所述下腔壳体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下容纳槽与所述上容纳槽闭合形成所述容纳腔体。
4、可选地,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及注气管,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基架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驱动轴上开设有竖直贯穿的第一注气通道,所述第一注气通道的上端连通于外部的被测气体供气气路、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抽真空的气路及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破真空的气路;所述注气管呈竖直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驱动轴下端,所述注气管的呈密闭的滑动穿置于所述上腔壳体的顶部并伸入至所述上容纳槽内,所述注气管内形成有竖直贯穿的第二注气通道,所述第二注气通道的上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注气通道的下端,所述注气管的下端与所述待测产品的注气口呈可脱离地对接连通。
5、可选地,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还包括:注气对接嘴,所述注气对接嘴固定套设于所述注气管的下端。
6、可选地,所述真空连接机构包括:真空连接管及抽真空控制阀,所述真空连接管固定于所述基架上,且所述真空连接管的下端连通至所述上容纳槽,所述抽真空控制阀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真空连接管的上端,所述抽真空控制阀的另一端连通于外部的对所述容纳腔体进行抽真空的气路。
7、可选地,所述真空连接机构还包括:破真空控制阀,所述破真空控制阀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真空连接管,所述破真空控制阀的另一端连通于外部的对所述容纳腔体进行破真空的气路。
8、可选地,所述漏气检测机构包括:检测连接管、检测控制阀及检测仪,所述检测连接管固定于所述基架上,且所述检测连接管的下端连通至所述上容纳槽,所述检测控制阀连通于所述检测连接管的上端与所述检测仪之间。
9、可选地,所述移送机构包括:平移板、平移驱动组件、升降板及升降驱动组件,所述打开位置位于所述闭合位置的一侧,所述平移板沿所述闭合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的水平方向移动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平移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平移板传动连接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上;所述升降板竖直移动于所述平移板上,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平移板上,所述升降板传动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上;所述下腔壳体竖直固定于所述升降板上。
10、可选地,所述平移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器及丝杆,所述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基架上,所述丝杆沿所述闭合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的水平方向枢接于所述基架上,所述丝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平移板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上;
11、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平移板上,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驱动轴上端;
12、所述移送机构还包括:竖直位置传感器及水平位置传感器,所述竖直位置传感器及所述水平位置传感器均固定于所述基架上,所述竖直位置传感器位于所述闭合位置上,所述下腔壳体移动至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下腔壳体触发所述竖直位置传感器;所述水平位置传感器位于所述闭合位置的下方,所述平移板移动至所述闭合位置的正下方时,所述平移板触发所述水平位置传感器。
13、可选地,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填充块,所述填充块固定于所述下容纳槽内,所述填充块内形成有容纳定位所述待测产品的容纳凹槽。
14、由于本申请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上腔壳体固定于基架上,下腔壳体移动设于基架上,且下腔壳体具有一密闭于上腔壳体的闭合位置及一远离于上腔壳体的打开位置;移送机构设于基架上,下腔壳体传动连接于移送机构上,移送机构驱使下腔壳体移动于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下腔壳体位于闭合位置时,下腔壳体与上腔壳体之间形成一密闭的容纳腔体;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设于基架上,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的出气端呈密闭的伸入至容纳腔体内,且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的出气端与待测产品上的注气口呈可脱离地对接连通,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的进气端连通于外部的被测气体供气气路、对待测产品进行抽真空的气路及对待测产品进行破真空的气路;漏气检测机构设于基架上,且漏气检测机构连通至容纳腔体内;真空连接机构设于基架上,且真空连接机构抽吸端连通至容纳腔体内,真空连接机构排出端连通于外部的对容纳腔体进行抽真空的气路及对容纳腔体进行破真空的气路。则,在下腔壳体移动于打开位置时,将待测产品放置在下腔壳体内,再由移送机构驱使下腔壳体移动至闭合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适用于检测待测产品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上腔壳体、下腔壳体、移送机构、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漏气检测机构及真空连接机构,所述上腔壳体固定于所述基架上,所述下腔壳体移动设于所述基架上,且所述下腔壳体具有一密闭于所述上腔壳体的闭合位置及一远离于所述上腔壳体的打开位置;所述移送机构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下腔壳体传动连接于所述移送机构上,所述移送机构驱使所述下腔壳体移动于所述闭合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所述下腔壳体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下腔壳体与所述上腔壳体之间形成一密闭的容纳腔体;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的出气端呈密闭的伸入至所述容纳腔体内,且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的出气端与所述待测产品上的注气口呈可脱离地对接连通,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的进气端连通于外部的被测气体供气气路、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抽真空的气路及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破真空的气路;所述漏气检测机构设于所述基架上,且所述漏气检测机构连通至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真空连接机构设于所述基架上,且所述真空连接机构抽吸端连通至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真空连接机构排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壳体上形成有开口朝下的上容纳槽,所述下腔壳体上形成有开口朝上的下容纳槽,所述下腔壳体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下容纳槽与所述上容纳槽闭合形成所述容纳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及注气管,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基架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驱动轴上开设有竖直贯穿的第一注气通道,所述第一注气通道的上端连通于外部的被测气体供气气路、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抽真空的气路及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破真空的气路;所述注气管呈竖直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驱动轴下端,所述注气管的呈密闭的滑动穿置于所述上腔壳体的顶部并伸入至所述上容纳槽内,所述注气管内形成有竖直贯穿的第二注气通道,所述第二注气通道的上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注气通道的下端,所述注气管的下端与所述待测产品的注气口呈可脱离地对接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还包括:注气对接嘴,所述注气对接嘴固定套设于所述注气管的下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连接机构包括:真空连接管及抽真空控制阀,所述真空连接管固定于所述基架上,且所述真空连接管的下端连通至所述上容纳槽,所述抽真空控制阀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真空连接管的上端,所述抽真空控制阀的另一端连通于外部的对所述容纳腔体进行抽真空的气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连接机构还包括:破真空控制阀,所述破真空控制阀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真空连接管,所述破真空控制阀的另一端连通于外部的对所述容纳腔体进行破真空的气路。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气检测机构包括:检测连接管、检测控制阀及检测仪,所述检测连接管固定于所述基架上,且所述检测连接管的下端连通至所述上容纳槽,所述检测控制阀连通于所述检测连接管的上端与所述检测仪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机构包括:平移板、平移驱动组件、升降板及升降驱动组件,所述打开位置位于所述闭合位置的一侧,所述平移板沿所述闭合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的水平方向移动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平移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平移板传动连接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上;所述升降板竖直移动于所述平移板上,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平移板上,所述升降板传动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上;所述下腔壳体竖直固定于所述升降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器及丝杆,所述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基架上,所述丝杆沿所述闭合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的水平方向枢接于所述基架上,所述丝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平移板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块,所述填充块固定于所述下容纳槽内,所述填充块内形成有容纳定位所述待测产品的容纳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适用于检测待测产品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上腔壳体、下腔壳体、移送机构、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漏气检测机构及真空连接机构,所述上腔壳体固定于所述基架上,所述下腔壳体移动设于所述基架上,且所述下腔壳体具有一密闭于所述上腔壳体的闭合位置及一远离于所述上腔壳体的打开位置;所述移送机构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下腔壳体传动连接于所述移送机构上,所述移送机构驱使所述下腔壳体移动于所述闭合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所述下腔壳体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下腔壳体与所述上腔壳体之间形成一密闭的容纳腔体;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的出气端呈密闭的伸入至所述容纳腔体内,且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的出气端与所述待测产品上的注气口呈可脱离地对接连通,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的进气端连通于外部的被测气体供气气路、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抽真空的气路及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破真空的气路;所述漏气检测机构设于所述基架上,且所述漏气检测机构连通至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真空连接机构设于所述基架上,且所述真空连接机构抽吸端连通至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真空连接机构排出端连通于外部的对所述容纳腔体进行抽真空的气路及对所述容纳腔体进行破真空的气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壳体上形成有开口朝下的上容纳槽,所述下腔壳体上形成有开口朝上的下容纳槽,所述下腔壳体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下容纳槽与所述上容纳槽闭合形成所述容纳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气体抽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及注气管,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基架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驱动轴上开设有竖直贯穿的第一注气通道,所述第一注气通道的上端连通于外部的被测气体供气气路、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抽真空的气路及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破真空的气路;所述注气管呈竖直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驱动轴下端,所述注气管的呈密闭的滑动穿置于所述上腔壳体的顶部并伸入至所述上容纳槽内,所述注气管内形成有竖直贯穿的第二注气通道,所述第二注气通道的上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注气通道的下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金洲,陈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瑞新能源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