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增加光穿透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0618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基板、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一填充层。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第一折射率,镀在该第一基板的表面上。该第二基板,配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上方。该第二透明导电层,具有第二折射率,镀在该第二基板的表面上,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面对面设置,其间形成空隙,该空隙分为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该填充层,具有第三折射率,填满于该第一区域,且接触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指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增加光穿透率方法,特别是一种触控面板 及其增加光穿透率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提供显示器良好的人机互动,现行的显示器常搭配触控面板的人机 接口,为了达到触控面板与显示器一体化、触控面板设置于显示器机体的表 面全平面化等功效的特性要求,现有的显示器会搭配具有触控窗口设计的触控面板人机接口。图1A为现有一般触控显示器的俯视图。请参照图1A,触 控显示器的设计常有将整个触控显示器10的可视区(viewingarea)划分为显示 区(display region) 12与触控区(touch sensing region) 14的产品设计。图IB为图 1A现有一般触控显示器的剖面图。请参照图1B,在显示面板20a上方有触 控面板21,而触控面板21的上方基板24与下方基板22之间,设置有两两 相对的ITO透明导电层24a及22a,且其间夹设有空气缝隙(air gap)27,其外 框边缘及分隔显示区12与触控区14的界在线具有黏着层26,以黏合上方基 板24与下方基板22,且通常下方ITO透明导电层22a上分布有许多点状间 隔物(dot spacer)28。当触控时,该触控点位置的上下ITO透明导电层才会接 触导通,因此计算机Y更能得到此位置的相关信息,以进行控制处理等指令。 然而当光线经过上下两层ITO透明导电层24a及22a及空气缝隙27时, 在其接口间会有不少的光反射,使得整体光的穿透率大幅下降, 一般约损失18%左右的光,不但使整个显示器的亮度明显变暗,且造成对比度显著下降, 而须使用更高亮度的灯管,来补偿这些光损失,也就是意味着须耗费更多的 电力,来达到原来的显示效果。另外,由于触控显示器常用于可携式电子装 置,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型计算机等,因此耗费更多电 力,将使得每次充电后的使用时间明显缩短,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再者,处 于环保意识觉醒,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今日,因此,思索如何减少目前触控4面板中光的损耗,以增加光的利用率,已成为当前触控面板产业一个重要的 课题。综合上述可知,现有的触控显示器的光利用率,亟待改善。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 团队经深入研究分析,终于开发出一套革新且有效的方法,并经多次的实验 与改良,能以新颖的技术思维有效提升光的利用率,根本解决上述的问题, 造福广大使用者,并具有高度环保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一透明 导电层,具有一第一折射率,镀在该第一基板的一表面上; 一第二基板,配 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上方;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具有一第二折射率,镀在该第 二基板的一表面上,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面对面设置, 其间形成一空隙,该空隙分为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以及一填充层,具 有一第三折射率,填满于该第一区域,且接触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二透 明导电层。根据上述构想,更包括一覆盖层,其配置于该第二基板的上方。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器,其包括 一触控面板及一显 示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第一折 射率,镀在该第一基板的一表面上; 一第二基板,配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上方;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具有一第二折射率,镀在该第二基板的一表面上,其中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面对面设置,其间形成一空隙,该空 隙分为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以及一填充层,具有一第三折射率,填满 于该第一区域,且接触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该显示面板, 配置于该触控面板的下方。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填充层为一透明材料。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折射率与该第三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以 及该第二折射率与该第三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皆小于1.0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显示面板为一液晶面板、 一电浆显示面板及一有 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其中之一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触控面板应用于监视器、笔记型计算机、口袋型计算机、数字影像播放机、个人数字助理、手机、导航装置及电视其中之一。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增加光穿透率的方法,用于一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一显示面板,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基板,其具有一第一 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一基板的一表面上,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第一 折射率;配置该第一基板于该显示面板的上方;提供一第二基板,其具有一 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二基板的一表面上,其中该第二透明导电层具有一 第二折射率;配置该第二基板于该第一基板的上方,使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面对面设置,其间形成一空隙,其中该空隙分为一第一区 域及一第二区域;选择一透明材料,其具有一第三折射率;以及将该透明材 料填满该第一区域,使该透明材料接触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二透明导电 层。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 一折射率与该第三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为一 第一差值,该第二折射率与该第三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为一第二差值,而 该透明材料的选择是根据该第 一差值与该第二差值的和愈小愈好。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透明材料为 一光学胶或一 高分子材料。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料选自 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氧化铝锌、氧化锑锡及有机透明导电材料至 少其中之一。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区域为一显示区域,该第二区域为一触控区域。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触控面板为一电阻式触控面板。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一般触控显示器的俯视图。 图1B为图1A现有一般触控显示器的剖面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主要部分代表符号说明10、 40:触控显示器 12:显示区14:触控区20a、40a:显示面4反21、31、 41:触控面4反22:下方基板32、42:第一基板22a、24a: ITO透明导电层24:上方基板34、44:第二基板26、36、 46:黏着层27、37、 47:空隙28、38、 48:点状间隔物32a、42a:第一透明导电层34a、44a:第二透明导电层35:37a、47a:第一区域37b、47b:第二区域39、49:填充层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将借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触控 面板31包括第一基板32及第二基板34,且第二基板34位于第一基板32的 上方。第一基板32的上表面,镀有第一透明导电层32a,而第二基板34的 下表面,镀有第二透明导电层34a。第一透明导电层32a与第二透明导电层 34a面对面设置,其间留有一空隙37,而空隙37分为第一区域37a及第二区 域37b。触控面板31还包括填充层39,其充满第一区域37a的空隙,并接触 其上下方的第二透明导电层34a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37a可为显示区域,而第二区域37b可作为触 控区域。在第二区域37b的空隙内下方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2a的表面上,可7以选择性地在其上加上均匀分布的点状间隔物38。在第二区域37b的边缘也 可选择性地加上黏着层36,来固定第一基板32与第二基板34在未触控时的 空隙距离。上述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第一折射率,镀在该第一基板的一表面上;    一第二基板,配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上方;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具有一第二折射率,镀在该第二基板的一表面上,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面对面设置,其间形成一空隙,该空隙分为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以及    一填充层,具有一第三折射率,填满于该第一区域,且接触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时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